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缕缕垂杨影。
系当时、风怀酒胆,秦楼离恨。
牵袂银屏人半醉,贴翠眉峰蹙损。
雨势正漫漫,空阶滴未残。
重阴连地暗,爽气逼人寒。
柱础因云润,池鱼得水欢。
目断江南佳丽城,栏干楼角几长凭。
越人抱膝吟遍苦,吴客观涛病未能。
此地旃檀多胜刹,一时龙象有高僧。
左台分契领东麾,入奏清厢几刻移。
三采绶章秦服志,两轓朱色汉官仪。
雌堂夕宴沈宾辖,绿野春耕驻使旗。
浙河分镇压东西,铁瓮由来重会稽。
地势顿惊江海近,天文全觉斗牛低。
鸣秋鼓角翻朱鹭,映日楼台拂彩霓。
台城南畔拥油韬,四十名郎此梦刀。
文陛入辞交戟密,太微回望积星高。
醉罗定费斋中酎,吟管应催石上毫。
诰出义方语,亭更发诏名。
为郎拜天宠,有子擅家声。
健羡乡评美,光辉野史荣。
炎曦禾稼猛于烧,试问灵龟兆已焦。
雨意几时随气协,雷威何日胜氛妖。
汉朝八使烦敦遣,周室三公重燮调。
城东野老告予知,四载凶荒语益悲。
远水又成千里涸,阔天无复寸云垂。
仓箱势绝丰登望,道路人为殍死期。
岷峨还是一川雄,我愧行春与欲同。
乐国比年丰衍后,嘉朋终日笑谈中。
沈黎太守初成政,蕃诏诸蛮悉向风。
少时所学苦,食檗日自强。
壮岁从宦清,饮冰中刚肠。
阳安百里地,邈在天一方。
旧邦逢朐䏰,灵地接岷峨。
住岭排烟火,悬岩引薜萝。
雨花疑锦濯,晴水甚蓝挼。
楚乡地薄气不密,寒燠开闭无春冬。
盛阳不效二月尾,日夜霰雪雨以风。
社坛污潦害展祀,奠献蕝席移渚宫。
绿绶郎官笑白头,更携龙节领诸侯。
抟风初击三千水,投刃方排十二牛。
行色未抛京洛地,先声已压洞庭秋。
密缄轻裁,恁星星一味。
蓦忽是、暗抛人地。
乌丝欲剪,和凤纸、揉将碎。
旧苑谁家,有人倾国。
垂楚袖、蝶过东墙,挽湘裙、絮飘南陌。
最多情、浅蹙双蛾,暗调行客。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
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
去年此日与君来,今年此日与君别。
从教世事逐浮云,莫把丹心负明月。
吴笺楚简为题诗,岂意于今记别离。
垂杨荏苒映湖光,云物依稀似水乡。
乘兴偶来寻学士,羁栖敢谓卧睢阳。
风前桂棹从渠远,雨后荷花怪独香。
烟波万顷接清秋,星使双飞动远州。
青琐昔曾闻抗疏,兰宫几复羡名流。
乾坤气合雌雄剑,湖海今看李郭舟。
海上无烽火,兵夫半入屯。
田庐皆得业,鸡犬自成村。
社饮翁归舍,春耕妇守门。
千骑骖驔出禁城,真祠款谒罄虔诚。
裤襦载路歌仁政,箫鼓喧天乐太平。
残雪未消山下路,和风先扬马前旌。
征尘蔽原日,马鸣车郎当。
送者至燕郊,行人俱束装。
问之隶旗籍,平生惟食粮。
岁去如惊蛇,修鳞强制半。
未知来日欢,空余逝者叹。
浊酒不足倾,残书讵堪玩。
西风清切。
又疏帘底,菊蕊都歇。
关河万里如雾,堪回首处,东门临发。
仕路浮沉不足嗟,到头何处是津涯。
庭中度日多无事,湖上经年各有花。
熟焙春芽香不散,轻澄腊醑味偏加。
安居无事莫兴嗟,聊放高情喜溢涯。
揽照不惊头染雪,读书未信眼生花。
讴吟罢后诗筒减,方论搜来药剂加。
西风猎猎马骎骎,极目归途寄静吟。
美玉自藏圭璧用,寒松偏有雪霜心。
皆知旧德淹郎署,合宠耆儒镇士林。
百里邻疆宇,详闻懿迹多。
本原由简厚,论议必中和。
平日春阳爱,斯民德泽歌。
巷北巷南车殷雷,怜渠襟抱向谁开。
苦无好梦绝江去,合有短书逢雁回。
省户淹留惊白发,朝廷缓急要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