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派滩声东去,满空月色西流。


但觉梦游尘外,不知身宿山头。

灯影半窗冉冉,垆薰一炷亭亭。


多病思投白社,老人为说丹经。

词客初停尘鞅,鍊师相约楼居。


赤日正过林樾,好风时到庭除。

石磴盘回九折,山房小结三间。


酷暑因风尽扫,道心与鹤俱闲。

诗翁远爱山峭拔,兴奇不忧霜径滑。


支溪独木掉手过,势落颠厓几七八。


翩然直到石门下,鬼斧劈山如劈瓦。

因贪高绝口难名,变态分明是化城。


巨木几年经魏晋,片云随刻送阴晴。


林开忽见僧堂古,岭尽时逢石栈平。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在白云间。


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


丹臼半馀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

四山回合驾飞桥,似隔云间万里遥。


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


云中鹤叟春锄药,月下青童夜弄箫。

天教微雨净纤埃,重我登临一度来。


山姓尚随轩帝号,诗龛谁继谪仙才。


云扶绛节中天起,地拔青莲四面开。

城头雾敛青天开,平地忽见双蓬莱。


卷帘下瞰白云起,拂手近招黄鹄回。


一龙拿石树根古,万弩射潮风壑哀。

不到琳宫已十年,小楼吟榻尚依然。


云拖山色横窗下,风送溪声落枕边。


何处有方堪却老,秋来多病不成眠。

何代迎仙地,高低复起楼。


东明先得日,西爽最宜秋。


帆影林梢见,岚光脚下流。

绀阁秋登海色明,浊醪无限此时情。


千帆拾翠洲前过,双角沉珠浦外声。


带郭蓬蒿犹汉苑,隔河烟火是卢城。

玉笥深深路更幽,骖鸾不到欲谁尤。


公临瓠子方忧决,输我携家踏月游。

琼瑶万斛泻孱颜,曾界青天挂碧山。


溅沬止馀残滴翠,涓流空洒旧苔班。


何时地轴翻雷电,不见天风响佩环。

芳林如锦草如茵,万井烟光物色新。


看竹行厨羹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

草露湿光气,高原夜色分。


谁将一星火,烧出万山云。


宿鸟惊人起,晨鸡隔水闻。

渡口向寥阒,夕晖生翠屏。


随风初绕电,翳雾忽如星。


鸟兽蒸宜遁,柴扉照不扃。

古木千章立,藤萝一道悬。


忽开峰顶鹫,如现水中莲。


阁爽迎朝霭,林闲散夕烟。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两登枢辅地,一武宰衡班。
利泽才膺寸,良方缩肘间。
重为千载惜,竟老十年闲。
展也岷峨秀,钟为柱石臣。
直声留谏纸,硕望压朝绅。
群议王师锐,孤忠主听陈。
自重来岭峤,岂暇访湖山。
缇骑行边了,戎旗护戍闲。
相看群玉外,一笑六郎间。
平生笔法蔡中郎,到处标名忆仲房。
一涕无从人不见,云峰亭下水茫茫。
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六龙飞天天下睹,皇度神威谁敢侮。
太平时节不忘危,每值良辰犹讲武。
五月五日时雨晴,彩云缥缈祥风轻。
问江鸳、为卿来者,赏音千古能几。
兰桡荡入花深处,先爱扑襟清气。
人乍起。
巨灵劈破苍山石,鞭起九龙入空碧。
山分两半合不成,夹住长江数千尺。
九道惊湍相击撞,雷声怒发谁敢当。
嵯峨灵金山,峭壁偕天长。
巑岏万苍翠,无复敢颉颃。
登临劳远目,久羁尘俗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