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重阳连袂眺高台,雨歇平山景物开。


楼阁参差排地起,峰峦突兀渡江来。


白云端为秋卿驻,肃气还因使节回。

忆弭嘉禾棹,曾登乐顺堂。


别来霜再白,相见菊初黄。


诗思增奇崄,交情笃老苍。

旌节来长水,扁舟发夜分。


官斋同宴饮,天象动星文。


深涧流甘乳,高松养白云。

欲变繁华俗,将成弦诵区。


平山开盛会,都转是名儒。


士萃东南秀,诗标主客图。

平生踪迹半江湖,岁晚淮乡识旧都。
小却车尘行复止,要看山色有还无。
关山回首嗟何限,风景于人岂不殊。
层阴生万里,岁晚岚雾昏。
终日转盘道,那知入寒云。
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
隋家东引汴渠流,锦缆牙樯向此游。
玉殿凄凉萤火夕,丹枫摇落石鲸秋。
塞鸿南度经吴苑,淮水西来下楚州。
青山犹在画栏空。
人去夕阳中。
不道十年重到,还披此地清风。
髡柳稣青,瘢苔褪碧,醉翁仙魄谁招。
瘦了斜阳,隔江山色萧条。
孤城一片霜笳起,问玉人、那处吹箫。
平山堂下水云重,孤笛凄凉淡月中。
不见龙蛇飞素壁,只馀狐兔戍离宫。
仙翁已逐风流尽,世事俱随梦幻空。
隔江山色画图中,故址荒来与庙通。
画地雄吞淮海水,占星高直斗牛宫。
试评蜀味长泉变,欲唱欧词古柳空。
近来好事数中郎,笑指秋山学楚狂。
绝顶去天应咫尺,回头平楚祗毫芒。
步侵猿鸟双藜杖,吟蓄云烟一锦囊。
年来破砚不谋身,颇喜今朝饭瓮新。
独客不须书咄咄,诸生应复颂陈陈。
一官己厌獐头相,三釜终怜鹤发亲。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仿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梦事曾陈一瓣香,清愁两地鬓眉苍。
少陵空复诗劘垒,王湛聊须易在床。
古有忘言行畏垒,今无书法可柴桑。
峨峨天平山,秀色横具区。
龙门两崖束,壁立削铁如。
岚深萝磴滑,冈回樵径纡。
天平之山高插天,晴岚暖翠纷满前。
白云梵宇久寂寞,范公祠堂犹俨然。
山畔一峰名卓笔,半露棱层苍石骨。
昔去冰霜岁,今归五六年。
青山如旧约,赤日自堪怜。
两鬓空成雪,孤忠负所天。
关山万里望中收,策杖危岩最上头。
畿辅西来雄镇列,渔阳东去大河流。
归樵独立看云晚,游骑闲盘射雁秋。
酒国寒深,箫楼梦远,平芜绿过危廊。
翠减红疏,知他几阅星霜。
黄金销尽繁华歇,有流莺、代诉荒凉。
维扬称钜丽,今古竞繁华。
绿水飞兰桨,垂杨隐钿车。
绮罗春拾翠,镫火醉评花。
玉皇不禁上天梯,半筑临崖与斗齐。
昨日我因寻药到,只疑惊起日中鸡。
洞天金阙天平爵,层■石崖寒玉削。
突兀云生缥缈间,鬅松树大侵寥廓。
苍鹿挨摧北斗魁,耍猿弄损南辰角。
午枕藜床梦忽惊,柳边雷送雨如倾。
蜀冈西望芜城路,银竹森森十里横。
献赋仍牢落,胡为复此行。
雄文真宰妒,华发壮心惊。
感遇甘投笔,忧时欲请缨。
山连霄汉草连空,楼阁碧虚中。
第五泉边试酌,飒然两腋生风。
千秋胜概,残阳绿树,暮霭疏钟。
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
高处天风吹面冷,险边石磴警人深。
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
残月在天蜀冈晓,无数青山隔江小。
欧公携客昔登堂,梅花万树生寒香。
太守与客共欢醉,放眼江山皆渺茫。
平山望不极,山背画阴阳。
断涧穿云黑,长城界树黄。
地悬惟鸟道,天尽即龙荒。
天平山上先贤祠,万石林立留人衣。
祠前草木合恭敬,况是古荆连理枝。
黄莺高下引空曲,翠壁往复工蔽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