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犹喜看书懒作诗,暮年自合省云为。


预知阴雨骨骸痛,怯上好山筋力罢。


不寐有时忘数息,无疑焉用扣归奇。

守雌甘似不鸣将,静看无庸手脚忙。


沮溺故难同孔子,绮园何独避高皇。


星移斗转光阴疾,林密山深气味长。

汉廷簪绂簉金张,初服逡巡返士乡。


勇退能为疏傅去,过刚似胜次公狂。


庭梧陨叶元非死,秋燕辞巢不待凉。

少年忽作白头人,慷慨悲歌岂为身。


屈子独醒天可问,重华久去士常贫。


瓶无储粟陶元亮,马似乘船贺季真。

寄来诗卷了无尘,想见家贫道不贫。


真复远追前辈味,颇惊顿异去来人。


驱车荡荡行须至,破的遥遥见已亲。

老玩韦编尚可为,复能吃口对期期。


离明偶剔书灯见,坎止因斟砚水知。


岂厌微尘裨泰岳,只愁残照近咸池。

谁识虚翁此一虚,归来不叹食无鱼。


早闻曾撰异三子,近喜陶诗赋二疏。


但苦老身多疾痛,时呼医士问方书。

我能纳禄君辞聘,大觉蓑衣胜衮衣。


有径弗行缘畏险,无形可见要研几。


就令枵腹常亡赖,尽胜枯骸永不归。

花枝暖欲舒,粉署夜方初。


世职推传盛,春刑是减馀。


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

鼎铉昔云忝,西南分主忧。


烟尘开僰道,旌节护蛮陬。


任重功无立,力微恩未酬。

缅想长安觉夜长,先生投老困文场。


几吟白雪眠萧寺,谁荐凌云达未央。


鼠目獐头多富贵,兔葵燕麦自悲伤。

良牧闲无事,层台思眇然。


六条萦印绶,三晋辨山川。


洗嫧讴谣合,开襟眺听偏。

白云满中野,此地即衡山。


莫拟西来棹,须防失路难。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

把耒空山学治生,雪寒人静始归城。


倏惊江槛新梅色,犹记春梁乳燕声。


过眼岁华添老鬓,闭门交态任浮情。

闻君赴滁阳,前月过秋浦。


轻蓬去如叶,列屿若浮俎。


思亲念方永,怀友心亦苦。

峨峨北岩山,上轶雨与云。

下有蕙与兰,芃芃扬秋芬。

君子在远道,怀思极忧勤。

一毫尘事不相关,托足何妨城市间。


涤器酒炉偕隐好,垂帘卜肆食贫闲。


诗中典午春秋在,梦里华胥气象还。

竹里双扉尽日关,行吟带索向田间。


才非世用宜藏拙,道在躬耕敢爱闲?


鸿雁北飞啼正苦,江河东下挽难还。


凭君莫说南朝事,肠断哀时庾子山。

万虑日忉忉,偏能变二毛。


闲官聊自适,大冶任甄陶。


千里寄非小,诸侯位本高。

史馆依僧寺,三春谢市嚣。


翻然来好句,端足慰无聊。


济世君心赤,贪山我兴饶。

小荷擎雨盖,正是夏初时。


日日看云脚,行行傍野池。


花前聊引酌,兴在辄题诗。

人生难得到仙洲,咫尺桃源任我求。


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侯。


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

虚庭罗雀砌生苔,紫燕穿帘似见猜。


开尽碧桃凝伫久,麻姑书信几时来。

菟裘无地可田园,犹是栖栖择木猿。


昨夜洛阳风雪甚,袁安依旧卧衡门。

居庸一带雨馀青,历鹿车声久厌听。


梦到江南旧游处,钓鱼矶畔柳风停。

搏桑日出事纵横,浊酒能浇磊块平。


占籍神州将百岁,晚风空送杜鹃声。

休从场屋论功名,晚达何须让早成。
八十前头看梁颢,白袍元是一书生。
茅屋藜灯对雨然,小桥西畔竹篱边。
天涯莫道浑忘却,久矣西斋一榻悬。
手披红印启封题,回首龙山落日西。
别路十年云几变,王孙何处草还萋。
心期晻霭川原隔,时节参差土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