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㬠摧残。

清泠玉韵两三章,落箔银钩七八行。


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


水南地空多明月,山北天寒足早霜。

独坐东篱叹无酒,种秫西畴谩盈亩。
菊花丛畔来白衣,桑落杯中付馋口。
汝南风俗有故事,龙山宴集多佳友。
少小思尚奇,薰风琴欲和。
规模与时背,场屋屡摧挫。
大道窥五原,高论读二过。
六逸中无李谪仙,诗筒忽得旧临川。
枝芳又类燕山桂,马立欣瞻刺史天。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惭鼠技滥烹鲜。
公真有德如元令,我愧无才似李华。
话别芝堂倾竹叶,送行鄱水涨桃花。
眼看三匝乌逢月,心羡齐飞鹜趁霞。
江东回首莫云赊,寒食令人感岁华。
皎皎丹心惟望日,星星短发不簪花。
书传何处山名雁,酒忆吾乡水似霞。
鄱江同事半年赊,直谅何人似去华。
吏报圜扉多鞠草,民歌枯木再生花。
暂留萧寺行逢雨,剩作新诗语带霞。
七岁名师世胄赊,云孙行实副文华。
仁心驯及鲁恭雉,和气种成潘岳花。
清白见知鄱水月,高明相照楚天霞。
若比渔翁别调歌,不将遗响弄阴何。
往来钓濑生春水,多少归人著旧蓑。
学士有笺飞紫禁,东山无计谢黄河。
春风桃李绣朱阑,更插芙蓉待薄寒。
花萼未成驺从起,异时空作憩棠看。
落尽桃花梅子英,一枝霜雪自光荣。
猛怜夜月纷纷影,频听秋风细细声。
草色初成城上春,春风步履衬浮云。
踏青未得游人见,烟日遮藏待使君。
城外人家梅子枝,细花欲出蒂开时。
光迷路径雪应妒,香满幽林莺未知。
久缘诗癖在,习静懒敲推。
授简知同调,为模愧后来。
未须忧纸贵,先只惧梨灾。
十载风尘客,谈诗每避人。
喜心宁见猎,寡和觉情亲。
案牍元多暇,宫墙况近邻。
洗甲倾河渐可涯,北征犹记宋元嘉。
石刘姓字非图箓,轩喾乾坤自我家。
原上鼓旗寒朔吹,日边诏令掞春华。
越王飞观插天涯,小异何人识孟嘉。
别后文章尤造理,向来学术自成家。
诸生荐士皆时论,此道逢辰固国华。
戏论无涯与有涯,委心冲漠固清嘉。
衣裳草木元非织,窟宅云霞岂是家。
瞪视恐同高长史,神交宜伴老南华。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放浪山颠与水涯,藜羹有味荐珍嘉。
根尘要识元非我,言语悬知未到家。
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
从君未省涉津涯,白璧明珠屡拜嘉。
一吸湖江真大国,仅除风雨亦寒家。
簿书笑我忙官事,笔砚饶君管物华。
半生铸砚志何坚,帷下芸窗忆共毡。
手泽犹存徒老大,空劳青眼仲容贤。
败蠹凋残倍黯然,挑灯和泪读遗编。
闲清书屋重回首,宿草寒烟十五年。
小儒各标榜,百伪无一真。
圣人虽复起,难使醨酒醇。
竺乾天人师,日月万古新。
鸠能知天雨,鹊能知天风。
嗟哉此微禽,托命风雨中。
用志久不分,遂与造物通。
人生欢乐趣,不必求异境。
三杯恍然醉,一枕憬然醒。
此意不能言,当时心自领。
文若王佐略,奋身出匡时。
中散学养生,祸起危言辞。
二子岂不贤,杀身良在兹。
贫贱难久居,固穷亦有道。
有酒且为欢,居常以待老。
朝华既夕萎,春荣亦秋槁。
避焚于水涘,避溺于山隅。
此计未必然,忧患实多途。
前为荣贵引,后有贫贱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