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微阴寒不力,破腊春暗动。


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


羁鸿渐整翮,一一劳目送。

折木翻涛一夜风,浮云吹尽日行空。


天公岂是真悭雪,三白留来付腊中。

人生各有稻粱谋,暂去家庭作远游。


年事但看翁齿发,天寒深念汝衣裘。


履霜我独知琴操,立雪谁来问话头。

同云作色日潜辉,咄咄玄冥未霁威。


驿使能无一枝寄,客程应有六花飞。


乌公恩重宜亲谒,绛老年高可蚤归。

前夕雪花飞,晶光飐素晖。


半峰黄叶小,孤树暗禽归。


生理随霜鬓,寒更梦舞衣。

百五嘉辰此命筵,中分春色极芳妍。


花遗嫩靥饶风地,云坼轻阴半雨天。


淑景万容妆节物,胜游千路入神仙。

病骨支离七尺躯,不堪长作寺家奴。


别山渐觉人将老,入世方知岁易徂。


岂有樊笼宜野鹤,更无寒暑管樵夫。

祭筵跪拜膝难抬,连岁何曾上冢来。


老子七旬看又过,幻身多病复相催。


人间愿弃姑云耳,地下从游亦壮哉。

祭筵跪秆膝难抬,连岁何曾上家来。


老子七旬看又过,幼身多病复相催。


人间顾弃姑云耳,地下从游亦阗哉。

骤疑西蜀筠笼至。
感身受、飘蓬况味。
细雨湿帘旌,归燕知寒意。

闷擘鸾笺书虿尾。
心字烧残,故故香侵袂。
窗外沈阴风又起。

前夜起雷声,寒威刃发硎。


积阴春黯惨,密雪昼飘零。


香褪梅腮白,愁缄柳眼青。

晓色蒙蒙淡淡烟,花间行过小溪边。
人家寒食当晴日,野老春游近午天。
吹尽海棠无步障,开来山柳有堆绵。
风日明寒食,古观辛夷花。
冉冉山势转,寂寂溪流斜。
摩挲旧题字,故人天之涯。
冷烟漠漠茅檐浅,依旧山南涧水流。
坐稳亦知时物换,燕飞低处鸟鸣幽。
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
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
花间雨未干,强饮食犹寒。
山涧得名流,岂曰俗相看。
晋文绵上田,往事今鼻酸。

瓶冻知寒,拥褐挑灯,夜吼狂风。
叹曰为改岁,三星在罶,我来自备,零雨其蒙。
白帢逃明,绿蓑垂钓,伍子塘南角里东。

数点孤梅,伴我余生,斜倚西风。
喜主人归里,花如倩盼,群乌啼树,雨前却微蒙。
春梦婆憨,祝鸡翁返,似胜东坡瘴海东。
客老蓟门,筚篥城头,顿起悲风。
但晓餐入直,沙飞浩浩,暮还休沐,霾暗蒙蒙。
虎观寒飙,凤城华鬓,空说扶桑日正东。
畴昔盛年,四五词家,谑月嘲风。
自烽烟澒洞,故人凋谢,白杨萧飒,离黍迷蒙。
天壤之间,犹存吾辈,坐看川流泻东。
时值严寒,木叶无多,争陨飘风。
百颗榴实,霜边坠紫,一棚枸杞,云里垂红。
妆点凄晨,流连卒岁,多少穷愁闭户中。
有美一人,特地钟情,愁城病魔。
向迷楼芳草,闲寻堕珥,竹西明月,缓度轻歌。
若个能怜,从前是恨,半掩残缸卸绮罗。
怀庆城东,竹树清阴,亭馆初开。
荼蘼架压,丛花铺雪,湘筠角小,新笋惊雷。
三里平芜,千里夏木,云气堆浓王屋隈。
湖上春来数往还,乱中宁放老夫闲。
一百五日又寒食,七十二峰非故山。
行李只留诗卷在,落花应怪酒杯悭。
三月风光属禁烟,踏青时节艳阳天。
倦行驿路魂堪断,远望乡园梦亦牵。
洛水有觞曾泛羽,楚山无树不啼鹃。
中庭滴沥雨交并,虚室来风色更莹。
却忆谁家楼上好,稍晴要看玉峥嵘。
鼻涕知寒拭更流,团蒲曲几道相谋。
虽从羔酒求风味,空废持螯数日游。
嫩情天气寒仍在,暗数春程。
似阻山城。
已近飞花草乍生。
残寒犹滞东皇辔,花意迁延。
人惜囊钱。
冷落青帘酒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