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青山围万叠,流落此何邦。


云静龙归海,风清马渡江。


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淡烟微隔。
几点投林翮。
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鹧鸪飞尽一洲绩,帆带秋云度远津。


底事愁看画中景,昨朝曾送渡江人。

半波风雨半波晴,渔曲飘秋野调清。


各样莲船逗村去,笠檐衰袂有残声。

天地中间一叶舟,与鸥等是此生浮。


江淮千里水天碧,南北六朝烟树愁。


浪挟禹功吞巨海,寺骑娲石碍中流。

船泊大江口,行人与马争。


不如渔艇子,高卧待潮平。

去年曾到此,久立滞前程。


岐路时难处,风涛晚未平。


汀蝉含老韵,岸荻簇枯声。

暝色渐迷津,招招唤渡频。


烟横石云路,柳暗塔坡春。


见月知潮汐,登舟辨主宾。

返照满寒流,轻舟任摇漾。


支颐见千里,烟景非一状。


远岫有无中,片帆风水上。

扁舟何处渡长津,水阔烟生不见身。


莫向西岩敛高楫,天涯时有暮归人。

团圆宝月漾空明,东去疑从不夜城。


风送潮头回别浦,水兼凉气弄新晴。


鹊填银汉桥初就,雁布瑶空阵乍成。

满山黄叶乱秋晴,风款横江一棹轻。


老屋溪南归未得,十年风雨最关情。

郭外湘江清彻底,江头石壁新如洗。


呼舟斜日度空明,脱帽中流照清泚。


一声欸乃忽心惊,曾与渔郎有旧盟。

沙上行行人渐少。
一声断角谯门杳。
烟霭微茫笼树杪。
人天若远近,欲往更沉沉。
问水寻沙界,看山入宝林。
板桥昏骇马,松径晚惊禽。
西湖宜晚渡,趁得采莲船。
越女娇吴客,搴衣再索钱。
孤帆涉淮水,天气苦寒冱。
积雪明长崖,斜阳横古渡。
渔灯隔浦来,人烟数家聚。
下马江头绿草生,苍童笑指暮潮平。
得风先送孤舟渡,过岸将为万里行。
宿雁隔烟沙际没,寒鸦带日树头鸣。
残霞远树水云中,淮甸江乡有路通。
沙影分开晴浪白,橹声摇落夕阳红。
风前宿鹭投疏苇,岸上征人望短篷。
烟城历历傍舟移,来处回看日向炊。
高树翳蝉含雨涩,晚潮随月上江迟。
侧身我尚酬形影,即景诗难免乱噫。
绣毂香车入凤城,春风犹放半江晴。
潮声归海鸟初下,一片伤心画不成。
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
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
索索风叶下,离离早鸿度。
何处行来湖海流,思归凭倚隔溪舟。
枫林无限深秋色,不动居人一点愁。
春风澹荡古东川,楝子花开绿满田。
百福暝钟空象外,九莲明月印溪前。
天清鹤语山头树,日暮人喧渡口船。
寥落胥门外,同舟李郭非。
雨昏归鸟暗,江晚渡人稀。
春后有馀感,泥中叹式微。
长堤漠漠绕晴川,芳草离离接远天。
几处夕阳林外鸟,半篙秋水渡头船。
青山伯业成馀烬,紫蔓残碑纪昔年。
寒江波冷西风急,况是津头日将夕。
长年引手费招呼,搔首携囊空伫立。
乾坤扰扰嗟浮生,烟波万里争微名。
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
望山高着眼,就树巧遮身。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