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南斗东偏第一山,白头初得扣禅关。


祖衣半似云来薄,金钥才开雾作团。


一钵可能盈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

虞帝南游时,此地几陵谷。


黄梅证道归,此事非变局。


即今南华源,已接西天竺。

久矣曹溪法雨流,只传一滴满中州。


南来不见祖师面,长与祖师同此游。

谁言庾岭极荒遐,夹道青松释梵家。


暍暑北归遵海上,无因一为折梅花。

重华南狩到炎荒,高会群神广乐张。


岂独有情能率舞,至今峰石亦低昂。

碧落嵌空群玉峰,烟霞深锁翠微重。


乳羊不作黄羊色,放箸能回冰雪容。

凝碧湾头碧玉山,林松古寺寄孱颜。


佳人得侣已长啸,空使山僧藏白环。

却缘松竹引清风,路入曹源识祖翁。


衣钵有山皆拱北,袈裟无水不流东。


镜台影露云千叠,碓觜花开桂一丛。

天上花冠色正萎,那伽大定已多时。


灵山何事不归去,坐久成劳知未知。

大师天所生,灵境地所启。


白业入玄门,下士超上智。


化身随香烟,落叶归根蒂。

诸君来访曹溪洞,腊月扁舟我亦还。


白帽影连江上水,清猿声断峡中山。


公能少为烟霞住,我岂不如鸥鹭闲。

万山深处听流泉,古寺逢僧结净缘。


折苇已从江北渡,浮杯欲问岭南禅。


松花糁玉传香饭,蕙帐留云伴独眠。

荏苒流光梦欲残,重过祖席不胜欢。


爱逢宪使探奇兴,得话孤峰白昼寒。


旗影乱翻溪水入,萝阴高引碧云盘。

驰驱无计息贤劳,风雅文坛惯自操。


千朵芙蓉云外瘦,一行鹓鹭日边高。


本来堂好疑青琐,明镜台方现白毫。

千章木护一孤亭,塔院憨师别有名。


不早解衣恣偃蹇,暂时凝睇亦凄清。


龛云断续晴含雨,磴竹萧疏自发声。

过尽黄茅入翠微,溪流掬饮试临矶。


大千僧礼唐师祖,数百年留古钵衣。


宝鸭睡熏香袅袅,琉璃倒照夜辉辉。

玉人风韵。
洗铅华都尽。
曹溪滴水罗浮近。

相传此溪胜,来渡莫辞频。


一派澄心水,千年说法人。


松门数里寺,茅屋几家邻。

闻道南华寺,寻源向此溪。


水香浮钵远,山翠入檐低。


樵路春游鹿,松房午放鸡。

满界萤飞说是灯,溪河半滴饮何曾。


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

宝林天外指黄梅,花发菩提五叶开。
祖法云何便南去,新州元自具西来。
山间逐猎人终散,钵里降龙蜕已灰。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夸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偶脱尘缨百虑宽,更穷目力快遐观。
旋谋浊酒招强伴,行拾落英供晚餐。
树拥山根张密幄,云随雨脚是惊湍。
万刹飞灰海变田,是中孤塔尚岿然。
此山可谓有盛福,当世宜称第一禅。
直指人心怀达摩,洗空尘虑忆坡仙。
诏持玉节遍咨询,岭海重来白发新。
济世不存菩萨行,当年徒见宰官身。
痛怜世外何多劫,远想山中别有春。
亲承祖意振宗风,一派曹溪万折东。
傍石作亭怜卧虎,临泉持钵度降龙。
天开图画平山勇,人仰菩提四海同。
佛性无南北,繇来不二门。
抽衣图得宝,酌水已忘源。
大地逢人说,空山有偈存。
祖法初航日,恰从南海湄。
涅槃真有信,辗转复于兹。
只履犹前度,归根正及时。
掬水西来识肉身,法衣夜嘱岭南人。
一花五叶终成果,明镜非台不惹尘。
幡影度风禅刹夕,锡声含雨石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