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松花石,大父舁自潇江署中。
石在江口神祠,土人割牲飨神,以毛血洒石上为恭敬,血渍毛毵,几不见石。
大父舁入署,亲自祓濯,呼为“石丈”,有《松花石纪》。

饼杂松黄二月天,盘敲松子早霜寒。


山家一物都无弃,狼籍干花最后般。

美人寒甚懒开扉,金作松花插幂䍦。


几度低头疑堕落,青烟已断未消时。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夸。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枯萼鳞皴不复坚,重重正似半开莲。


曾经樵舍砖炉见,未许邦君画閤然。

松老香多气自严,馀烟勃郁透疏帘。


须臾过尽惟灰在,借问谁收一番炎。

茅庵纸帐学僧眠,炉爇松花取易然。


唯有未能忘酒在,手倾金盏斗垂莲。

碧浮春盖,黄点秋旗,细芳泛月。
露委残钗,烟梳高髻曾戏折。
几度宿寄山房,□曲尘云屑。

求仙尚自隔蓬莱,仙子一双何事来。


解佩人间托流水,吹箫去路向瑶台。


望中海岛茫茫断,别后松花岁岁开。

幽人所住空山里,老松皆作虬龙起。


但知树底听松风,不见风前落松子。


三韩华萼手自开,其间琐碎如婴孩。

连洲芳草暗鱼红,山色家家映水窗。


万里凋颜双秃鬓,三年明眼一澄江。


曾无豪兴飞银鲙,暗有归心落远艭。

沄沄波涌玉鲂流,写影云山两岸秋。


高柳城坊疑白下,晚江鼓角似黄州。


气佳势胜无南北,地转天回感去留。

龙身一段,尚残鳞未蜕,乱斑铜绿。
生近洪荒知几代,定孕云雷成茯。
气母蒸时,土山埋处,琥珀消红玉。

黑水惊流,黄云隐雾。
晓峰新翠薶千树。
片帆刚渡半烟江,不知何处吹来雨。

肪花簌簌缀茸茸,谁觌长生欲此逢。


黄雪凝钗资雾滃,翠虬吐汞借雪封。


酿浆可问通仙醉,捻饼须知渍蜜供。

偃蹇不入俗,随春也作花。


高攀许樵子,轻扫落僧家。


功用虽非药,风标正似茶。

西华绝顶远人群,还有松花结紫氛。


昨日寄来犹带雨,清晨把玩欲生云。


品题秀句惊初见,服食仙方恐未闻。

松花千树发轻黄,乍暖风来细细香。


但是游蜂喧过午,不知飞鸟下斜阳。

半与涛声散翠微,幽香含露亦知希。


谁人独立柴门外,远意萧萧对夕晖。

何物山房可荐茶,小儿特意采松花。


回风随粉沾衣袖,宿露分甘入齿牙。


却老异方传药圃,动人清味落诗家。

松花江水深千尺,捩柁移舟网亲掷。


溜洄水急浪花翻,一手提网任所适。


须臾收处激颓波,两岸奔趋人络绎。

丽日香风恣远游,试观谁乐更谁忧。
晴翻宿麦有驯雉,春透荒郊无喘牛。
问俗偏于悬磬室,忘形真似泛渔舟。
沿溪红紫乱开花,春色撩人逸兴赊。
公借游观分雨露,民依稼穑作生涯。
苍江东岸层层起,绿树连村处处佳。
满听鸣涛历乱栽,非红亦似雨飘来。
偶飞僧舍拈藤壁,闲与仙人扫石台。
翠傍金浮龙甲动,声随子落鹤粮猜。
不独浓阴当夏凉,枝头蕊发几多长。
原知未入时花样,却好翻成古色香。
筛月粉移桐乳白,含霜晴散木棉黄。
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衣冠游佛刹,鼓角望军城。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
皂帽犯寒行。
饮马长城。
朔风中酒踏层冰。
东去大江水,高源何处来。
混同天一色,长白雪千堆。
远塞茫茫划,孤城滟滟开。
三面城垣一面江,入城瞥见浪花撞。
市声近杂潮声起,帆影低随树影降。
千叠峰峦横远岸,半街楼阁启虚窗。
倚山新构夕阳亭,石角寒流细欲泠。
习静几能闻素濑,探幽谁为补《茶经》。
荒嵓啼鸟窥人立,小径芦花隔水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