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


轻丝袅袅摇空界,重滴涓涓响暮廊。


结集郁蒸来海峤,驱排愁恨到禅房。

宿雨乍开霁,新旸倏飞升。


峤南瘴毒地,乃尔气候清。


束装遵陆途,夹道松林青。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


扑地暗来飞野马,舞风斜去散醯鸡。


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有子朱子开闽学,潮人从者郑与郭。
宗风歇绝七百年,觉时谁振南天铎。


我从闽来见二生,潮中人材犹不弱。

梅月来林寺,冥冥各闭门。


已应双履迹,全没乱云根。


琢句心无味,看经眼亦昏。

檐雨筛珠响未休,梅黄天色淡于秋。


虫依草褥墙腰语,鱼弄荷钱水面游。


浸酒药苗重石瓮,湿书松气入山楼。

无穷云雾湿梅天,终日昏昏只欲眠。


髀肉生圆头发白,强寻高处望山川。

处处黄梅熟,轻雷布密阴。


田衣潮气入,山屐藓痕深。


溽暑移床榻,淋瓴溉釜鬵。

危亭高峙越江湄,城郭千家暮霭移。


北海声华闻异代,西京才藻见同时。


雄风却暑离山径,骤雨催凉到石池。

十日黄梅雨,萧条竹外扉。
冷然披白袷,倏矣化缁衣。
尚怯春寒在,还怜酒伴稀。
苦雾连江近,阴云覆路低。
天教雨泣助悲啼。
却恨青梅偏向雨中肥。
挂檐雨。
甚尽日、飘萧不住。
小楼静无人处。
听雨原清课,虽多不厌赊。
就檐深贮水,近火谩供茶。
醉日堪移竹,闲时省浣花。
溽暑炎炎太可憎。
居然一洒洗秋清。
轰雷如鼓心多壮,闪电余波胆转惊。

可是嫦娥触晦芒。
夜深疑雨度长廊。
三都纵得从容赋,众异旁通急就章。

小院荷风罨画乡。
冰肌玉骨自生凉。
花浓紫陌深深掩,酒熟宜城款款尝。
小小红楼一角赊。
垂杨摇曳碧笼纱。
良宵暖护流霞盏,密意欢翻锦簟花。
梦醒尘空幻未忘。
迷仙云影似高唐。
摩围色障三千界,坱圠风林十万章。
心地名著韫椟藏。
无眠清晓夜何央。
寻思王氏通天帖,待向米家访宝章。
十里香风卷梦长。
碧波清影枕诗囊。
蜻蜓水点芳心醉,鹦鹉言多隔浦狂。
梅雨连昏春色稀。
绿阴深院忆黄鹂。
声声叶底鸠频唤,款款芳丛蝶倦飞。
屋漏床俱湿,墙颓土半干。
管虫淫兔颖,箱漆浥龙团。
著火薰仍焙,教儿覆更翻。
双飞蛱蝶情何厚,百啭仓庚韵可听。
肯为螳螂看黄鹤,忍从燕子乞蜻蜓。
江南四月苦风波,细雨天寒柰若何。
梅子之黄如弹子,菘窠其白柰花窠。
篱根日日系扁舟,衣桁才干水又流。
老子病馀凡事懒,但薰沉炷瀹茶瓯。
树转晴光,逗纤云、又著丝丝残雨。
芳辰细数,误了听莺佳绪。
文园病起,渐消瘦、柳嫣花妩。
楚天四月熟黄梅,云雨年年会早来。
日夜不堪江上客,寂寥惟有掌中杯。
别将鼓吹慰诗肠,斗酒芳柑傍海棠。
调得玉笙无觅处,青烟低度小䵩黄。
儿役王程我拘检,官衙雨渍重门掩。
淼围湖水绿千重,不见蓬山青一点。
连朝风雨度沧江,接地烟云暗海邦。
王事沈郎仙棹迥,白头半夜倚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