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折简招邀出午城,东风淡荡布袍轻。


高低山色催人醉,红白花枝照眼明。


老脚步嫌僧寺浅,深杯衔傍镜池清。

独寻清凉寺,还望翠微亭。


客散竹间月,僧闲松下经。


江声回近浦,野色到虚庭。

楚甸延诗眼,台城壮酒杯。
山连京口去,江自锦官来。
百榼浇难下,千篇勇莫裁。
老僧日起迎游客,引路烹茶总热忙。
似觉山犹疲应接,如何寺却号清凉。
堤笼杨柳烟含雾,井落胭脂夜有香。
同向空门结白莲,琳宫遥隐帝城边。
闭关僧是他方衲,题壁人多异代贤。
江北江南千里月,山前山后万家烟。
虚亭高与翠微连,尚有黄花照法筵。
下界梵音中夜磬,半空帆影隔江船。
马行十里松阴月,人藉孤峰草色烟。
山前双树翠成阴,仿佛祇园地布金。
大士除疑融圣教,老禅说法震雷音。
定中隐隐闻清磬,别后迢迢郁此心。
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败壁貂蝉祇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目青春。
丛林万绿雨中新,浴佛相传到此辰。
净土金轮生色相,祇园宝座号天人。
翻经并拟归宗教,说法谁当悟后身。
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
殷勤司马意,登览纵潜夫。
二月清云落,三山白日孤。
白寺荒湾略舣舟,携筇来作上方游。
何年巧匠开山骨,自古精兵聚石头。
故垒无人空向久,高堂问话凛生秋。
冶城幽寺即寒村,黄叶堆来昼闭门。
疏竹影摇通水色,垂柑实老绽霜痕。
天浮吴楚看明灭,月满江山自吐吞。
奔走才千里,辛勤说五行。
星躔初下照,君命趣东征。
万壑乾坤注,千艘日夜横。
倚石为城竟是痴,春风秋雨柰何其。
山容似铁犹能改,世事如棋未可知。
庙食孙郎馀草莽,龛灯弥勒剩流离。
树杪风高四望山,青回幽径竹闲闲。
春浮烟雨霏微合,日拥江湖指顾间。
丝管纷纷吹客袂,香林寂寂倚禅关。
翠微深处梵王宫,四壁岚光雨后浓。
陶令无官宜入社,鸟窠有道爱巢松。
天花时著庭前桧,云气长随钵底龙。
十年不到此禅林,乘兴重游雪满簪。
路上翠微知日近,鸟啼烟树觉春深。
远公偏爱能诗客,陶令元无结社心。
步入烟霞数里深,路之绝顶到禅林。
天连蜀道山横翠,日射虞渊浪涌金。
心远不闻花外鸟,风来自响壁间琴。
梵王楼阁西山里,满目岚光翠如洗。
一尘不动昼冥冥,万壑松声座中起。
远公方丈居上头,仲舒先生邀我游。
冥色护楼台,阴云昼未开。
始闻圆泽去,复遇远公来。
古径依山转,清猿向晚哀。
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坐深四岭浑无月,衣冷苍松半是云。
青山云尽月初明,徙倚空悬丘壑情。
览镜亦知怜短鬓,参禅何必问长生。
耽闲堪笑浮名累,稳步须从实地行。
清凉破寺古佛国,中有双桧幽可探。
癸酉九月念六日,厌次老子来城南。
初出城门霜信冷,沙土数尺堆峰岚。
梵宇峥嵘枕石头,倚风极目立荒丘。
黄花覆地初经雨,白雁横云带远秋。
城郭已非山故在,江淮失险水空流。
向石城游,蒲帆卸、倚楼人已先在。
柳风吹杏雨,又荼蘼初绽,最思良会。
上巳携尊,招游佛席,惆怅未随轻盖。
胜绝清凉寺,低迷德庆堂。
崇阿纳遐景,遗迹想前王。
豪杰兵戈后,风流翰墨场。
野思不可收,瞥若孤云生。
船头插芳草,闲踏飞花行。
春江摇夕阳,绿波鳞鳞明。
水殿清幽歌管余,今朝化作梵王居。
后庭花谢胭脂冷,犹自凉风薄绮疏。
客路东西莫厌长,七闽原自隔三湘。
离人不道俱千里,一夜相思梦两乡。
奇形幻出石城间,到此令人却忘还。
玉树无声红粉尽,招提如在老僧闲。
后先忧乐形偏切,今古兴亡意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