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片帆何太急?


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


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西溪竹林最多,笋产极盛。
但笋味之美,少得其真。
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截剥食,竹林清味,鲜美莫比。

吾评此记前无古,历历溪山在目中。


潦后数椽谁朴斫,云间千尺忽青红。


比滁亭笔尤高简,与洛桥碑角长雄。

五月人间挥汗雨。
离恨一襟何处去。
双溪楼下碧千寻,双溪楼上匏尊举。

危槛等飞樯,闲追晚际凉。


青林上雨色,白鸟破溪光。


目以高须极,心因静更伤。

溪光月浣。
楼上秋深浅。
镜槛幽花开落半。

不惜黄花插满头,花应却为老人羞。
年年九日常拚醉,处处登高莫浪愁。


酬美景,驻清秋,绿橙香嫩酒初浮。

良天佳月共中秋,绿水青山一倚楼。


今古情怀只如此,几多杯酒可销愁。


得随撰杖平生愿,又向乾封数日留。

独掩柴门客到稀,临池生纸墨花飞。


主人莫道无相赠,风雨溪山尽带归。

朝来喜见妖氛静,坐觉山川胜气还。
关塞罢征车马健,郊原得雨老龙闲。
黄绵惯拥茅檐日,白发羞陪玉笋班。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
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
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
新公邀作爽溪游,为说前朝有此楼。
云气远开天北极,风光仍在水西头。
虚檐古瓦缘苍鼠,曲涧轻波漾白瓯。
楼居溪上凉生早,坐对城头起暮笳。
打鼓泊船何处客,捣衣隔竹是谁家。
玉绳低转宵初迥,银烛高烧月近斜。
秋江水上,花外岸、柳边矶。
喜满眼晴光,溪云摇曳,山日熹微。
无限庾楼清兴,一瓢春酒,今夜莫相违。
西风寥落做重阳,人在东南水一方。
地僻阻它鸿雁信,天寒撩我菊萸觞。
江澄素练鱼翻赤,叶剪红绡蟹结黄。
明时月与日俱阳,君子如何谪远方。
青眼相看惟旧菊,白衣不至谩空觞。
横秋过雁书晴碧,薄暮屯云带夕黄。
溪水绿悠悠,高楼在溪上。
日暮望江南,舟中采菱唱。
乱罢君来居此地,两逢重九共持觞。
舟移野渡冲残雨,人倚曾楼醉夕阳。
头发又添今日白,菊花只似旧年芳。
西风浩荡吹衣裘,天气渐冷黄花秋。
山城酒熟方新篘,虽非九日堪追游。
今朝偶出招朋传,携尊采菊登高楼。
心远俗尘隔,楼高野兴多。
稻花黄雀雨,山影白鸥波。
滩涩推船上,桥危挽客过。
雁横霜渚水痕收,檐外微云去复留。
多谢西风解人意,尽驱爽气入溪楼。
木落霜清橘柚香,榜歌迢递起沧浪。
来鸿去鹜纷无数,怕上西楼望夕阳。
花溪老子昔喜花,红云紫霞香满家。
竹溪逸士昔爱竹,翠霭苍烟阴绕屋。
羌兹伟人临溪楼,唐相之裔来溪头。
二老交相访。
正不妨、勃窣媻姗,舍车而杖。
忆在蓉村新雨过,门外春流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