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千穟明珠孰为探,灵源绝顶见灵龛。
湛摇松影雪千尺,冷浸梅花月一潭。
碧玉眼中丹透液,青莲舌上露成甘。
人日访山寺,春风能借温。
柳桥通一水,柏径隐重门。
泉窦来何处,梅花别有村。
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
野气欲来云拂地,天光不动水平池。
飞檐鸟道愁相逼,故国人烟入俯窥。
坏道颓墙绕旧山,空馀绣岭郁巑岏。
庭柯引蔓长垂盖,林荚遗妖尚合欢。
清渭不随人事改,温泉那解客心寒。
灵泉涌出山之腰,澎湃如雷日应潮。
湛老浚源归去后,几人充量汲颜瓢。
灵泉绕涧泻浪浪,匼匝峰峦护法王。
梵宇时清禅定永,空山昼静道心长。
钟鱼列案知常课,花木盈阶觉妙香。
徐卿才力已无双,几日飞书约渡江。
岸石有纹欺锦绣,野芦无数认旌幢。
酒投渤澥难招偶,诗筑长城欲受降。
团团芳桂树,隐隐岩之幽。
敷坐翳其阴,酌彼飞泉流。
丝桐怀友人,写我心离忧。
石磴排林端,路转阴岭滑。
侧身长风外,凛落天为阔。
冉冉光风浮,金轮起天末。
萧萧弓剑秋山行,老玉破碎前相迎。
石蛇绕径入烟树,一天忽在青山层。
三岩鼎峙势欲坠,元气突兀彊拄撑。
赤云夹日腾清晖,太阴杀气缠海霓。
元戎小队数百骑,金镳玉勒红牙旗。
长鞭一点阵偃月,稍骑两合前山围。
山势小却车转辕,山日下烧倾火盆。
山行得水一下马,十步之内即水源。
一泓清泠长觱沸,漫说窥临沁肌骨。
夜汲清江籁不哗,大瓢贮月沁胡麻。
人间春色僧无分,一任东风落尽花。
白云深处寂无哗,香积惟馀饭一麻。
出定不知春已过,净瓶花落点袈裟。
山径来云气,烟林变晚容。
偶然成独出,且喜得相逢。
此兴知谁会,常时悔自慵。
携诗访禅老,地僻景途幽。
红叶千林晚,黄花一径秋。
崖云低屋角,涧水落矶头。
细字看三藏,明心阅大千。
受衣岩下寺,卓锡涧南泉。
一峡清风远,双峰白月圆。
入谷先生一阵香,异花奇木簇禅堂。
可怜门外高低路,万毂千蹄日日忙。
灵泉胜地冷繁华,劫火曾经游兴赊。
聊把新诗题古佛,山门落日听啼鸦。
山原缭绕水萦纡,绣岭屏风立座隅。
更上朝元最高处,饶君都看渭川图。
泉来有脉去无痕,水底神龙暗吐吞。
莫怪一池杯样小,个中风雨洗乾坤。
只记梅花破腊前。
恼人春色又薰然。
山头井似陆公泉。
窗户遥开紫翠间,小桥独立听潺潺。
意谐独有清风共,兴尽聊随落照还。
但见虚童蒙白帢,且无泷吏发骍颜。
夫子尝招隐,鸡鸣汝上川。
饮徒随手散,诗草任人传。
甥舅元相好,妻儿也可怜。
前峰竦而嵬,后峰屹且峨。
冷月射溪水,紧风平野火。
同游独无语,此意谁知我。
婆娑盘石大,狼籍野云多。
借问山中客,桃源路几何。
花日迟迟暖似烘,杖藜飞舞趁东风。
野桥傍水柳先绿,山寺留春桃正红。
信步哦诗忘日晚,因言契理觉春融。
揽胜寻幽本为闲,可能忙里去游山。
权宜且辍公家事,看遍林泉夜始还。
瘦马行行不著鞭,一逢泉石便留连。
每来无可相求索,只是松窗借榻眠。
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
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