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天近刚风吹面寒,绣衣玉立白云间。


沧波万顷海南海,翠碧几重山外山。


自觉登临无限意,谁思富贵不如闲。

江上遥遥望白云,江中出没数鱼群。


难将赤鲤供慈母,悔著青衫谒圣君。


燕子拂舟撩客语,榴花度酒入兰薰。

天外白云必尔家,微红双颊饱朱砂。


神仙岂是灵芝得,枉用锹锄坏紫霞。

风起秋尘外,山空海又围。


疏疏黄叶外,渺渺白云飞。


扫地驱残暑,林烟带落晖。

登临思昔人,有意在山麓。


举首瞻孤云,怅怀思宰木。


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触。

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蒙。


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

白云山,在何处,太和峰下、紫翠堆边是。
山中道人玉作斧,惯向云根斫琪树。


束之三万束,凡火不能熂。

闲愁不断连天远,浊醪快似并州剪。


兴亡得丧横胸中,冰消雪释春风转。


我本不学抱朴翁,何修致此丹砂容。

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


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


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

昔有隐君子,中年洛阳居。


击壤歌太平,洛人为结庐。


名曰安乐窝,花间行小车。

意所欲往路无远,暖韭早梅政堪剪。


相逢不少酒一杯,大胜能成丹九转。


争席者谁斯薪翁,何至帖奉鱼军容。

初上吴山北,遂过吴山南。


茂树悉剪薙,馀石空巉岩。


向来华屋处,十不存二三。

天地元知一指齐,樗庵小小架榱题。


故应懒散身常健,孰谓昂藏意未低。


神气自调丹鼎火,仙班不藉紫芝泥。

归来江上一身轻,野服初成拄杖行。


只好白云相伴住,天台庐阜听松声。

山中多白云,何由到城邑。


招之恐不来,欲揽遽无迹。


栖檐候晨光,纳牖作秋色。

白云东去又经春,每想飞鸿到水滨。


几个遮山松树子,凭君洒雨洗埃尘。

白云长傍太湖飞,忽向西江度钓矶。


彭泽小龙邀共饭,湖阳迁客忆留衣。


笋因春雨朝朝吃,橘待秋霜颗颗肥。

独向山中访隐君,行穷千涧水沄沄。


仙家更在空青外,只许人间礼白云。

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


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


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

无数闲云出翠微,和风和雨夹山飞。


孤烟一片如轻絮,自绕疏林款夕晖。

前日浮云飞出山,山前为雨不曾还。


云收雨散无消息,何似青山一碧闲。

晴鸟曙山天,林光卷宿烟。


壑阴藏雪润,麦露泫珠圆。


江树南开早,唐松东向偏。

昨夜梅边约,春情悄不禁。


刀环光阵阵,佛火照心心。


箕颍徐生拙,江湖魏子深。

三岁度岭行,薄言观世枢。


壮心销流丸,林泉聊据梧。


归心存醉石,取似在枌榆。

松级偶晨登,樾馆聊夕止。


轻裾挟馀滋,溪烟宛方起。


夫君碧云期,良会伫难委。

浮云本不恋山巅,木叶随风更可怜。


欲得归林归不得,蛛丝县挂矮檐边。

白云飞也自寻常,不道青山不久长。


看尽云飞天阙迥,清空一碧映潇湘。

一片轻飞岭上分,当时犹自惜离群。


飞来飞去秋风里,今日青山无片云。

白云抑何闲,竟日不下山。


时从修竹里,相伴一僧还。


悠悠覆松顶,渺渺归岫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