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与君同甲子,霜鬓白于银。
朋旧归新鬼,乾坤信老身。
干戈犹未替,盘盏幸相亲。
绿罗裙上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
抄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
远书珍在笥,虚馆重怀君。
夜枕徒千里,秋山只一云。
猿声挥泪听,梧叶向愁闻。
阮籍仍疏放,陈琳属霸才。
幕中尝草檄,林下数衔杯。
别已三秋暮,书无一字来。
书札高秋至,开缄累十行。
诗疑陶处士,字比汉中郎。
鸿雁来何晚,鹍鹏意甚长。
南域精华回岭海,白云情色照仙城。
烘花日暖蔷薇丽,掠燕风生杨柳轻。
定坐已忘尘俗念,咏歌犹浃冠童情。
当下真心是谓良,不由闻见不思量。
千层习气须臾尽,万卷经书片语长。
轻可御风超倏忽,清如临水濯沧浪。
学惟当下是真心,当下真心不用寻。
一掬元和随物布,三更夜气此时深。
顿齐圣位通明德,不受人间污染侵。
欲识天何处,虚空总是天。
欲知天命理,只是自然然。
春风盈户雪盈头,日见趋庭得自由。
杨震祇传清白后,李斯惟代子孙忧。
到门莫喜题为凤,入世须防唤作牛。
空惊华发逐年陈,又遇寒岩一度春。
屋角梅花香入座,尊前柏叶味宜人。
家风好共安冷澹,岁月何须判旧新。
珠沈海底费搜罗,深夜然犀照碧波。
寄语群公高着眼,青衫明日泪痕多。
珍错虽列俎,何如菽粟好。
章服已荣身,何嫌锦绣少。
我自筮仕来,生计原草草。
善理乱丝者,徐徐结自舒。
善治剧邑者,优优政自敷。
稂莠害民稼,荆棘牵人裾。
峻阪车能行,颠仆或平陆。
沧海舟能通,倾覆在浅渎。
前鉴诚非遥,历历骇心目。
马疲思解缰,鱼涸思得水。
鸟倦思栖枝,蜂饥思觅蕊。
物性如斯夫,人情可知矣。
金溪距石溪,少悭十里途。
养疴就邻党,聊复兼授徒。
童冠森立竹,朝夕恒相于。
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
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
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万年王迹起辽东,朱鸟祥开一粒红。
宗祖艰难曾卜洛,臣工计策祇和戎。
东邻地竟汶阳返,西帝图翻督亢穷。
上相东行一叶舟,五更笳鼓起舵楼。
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
玉帛先将迎妇雁,河山权作犒师牛。
珊瑚宝树生海底,光射洪涛千丈水。
铁网高张护亚枝,搜罗作贡天家里。
即今人海亦茫茫,降才原不间殊方。
种桑令欲稀,晨夕风露透。
抽条叶以繁,筠笼日相就。
茧成得收丝,织纴不敢后。
敢因小邑废弦歌,讲苑新开事切磋。
谁谓英才蛮地少,由来高士海滨多。
文章大块花争发,诗思渊泉水蹙波。
化成必由学,惟士有恒心。
所以武城宰,弦歌尚遗音。
国奢示以俭,斯道无古今。
聚散亦何常,进德期罔懈。
六书与九章,蓺事各异派。
致用求其通,面墙昭古戒。
有朋筮盍簪,譬若鸟栖树。
一鸟独南飞,众鸟东西顾。
他树岂无枝,徘徊不忍去。
寿良城外贼连营,济水非如往日清。
州郡莫拘三互法,诏书已命五阳兵。
饥肠自古多奇策,款段何妨作远行。
梦寐家山忽五春,君恩乞与守符新。
便推白傅为前政,更得梁鸿作部民。
入境喜逢馀秉穗,举杯无复叹鲈莼。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思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