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鸡鸣紞五鼓,驱马东华路。
月落潮上时,云披日生处。


摇摇渔艇子,挂席淩江去。

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恼人最是西风,断肠听尽归鸿。
谁把胭脂画工。
者般调弄,染成芳草娇红。

丝丝柔蔓,层层密叶,绿锁柴门小院。
朦胧残月挂林稍,早已是、牵牛开满。


一天凉露,半篱疏影,缥缈银河斜转。

七条弦上写柔情。
一丝丝、弹动秋声。
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

斜阳巷陌。
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
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

割得铜符与小蛮,一回和著一开颜。


香封字字花题驿,锦骑程程月作关。


云里快呼王母使,雪中愁上稿砧山。

送春归去。
说与愁无数。
君去后,归何处。

兀坐空林远思兴,闲心时复在高朋。


重经旧路成生客,笑向旁人认老僧。


沧海偶来甜鹤梦,青山归去忆渔灯。

何堪白发入红尘,一往蹉跎六十春。

空谷去寻耕凿伴,东林无复答歌人。

故山梦断霜钟冷,好友书来丽句新。

谩道仙禽能住世,一春长与病相依。


卧残白日消朱顶,梦断红尘拥毳衣。


瘦骨正宜烟火绝,轻身宁羡稻梁肥。

好春早有名山约,稔岁偏宜托钵僧。


自买草鞋来海岳,遍将米价问庐陵。


莲塘旧社归难得,桂岭孤峰到未能。

分形合质羡仙葩,濯濯清渠灼灼华。


螺女半身呈绛袖,鹤灵兼顶养朱砂。


兔乌角立无双影,楚汉中分总一家。

东林满林花尽开,北山之北何如哉。


故人留客不归去,许我买山方到来。


茅店板桥好乘兴,冻云老鹤休相猜。

依旧去年人,还山自主宾。


瘦藤支病骨,老树倚吟身。


懒惰成吾癖,交游知我真。

社日年年会饮同,东原西埭鼓鼕鼕。


无人不是桃花面,笑杀河阳树上红。

社酒开颜一百家,春风先动长官衙。


东君也解游人意,红白交开树树花。

社屋新成燕子来,山丹未落野棠开。


三三两两儿童戏,弄水扳花日几回。

桑林伐鼓酒如川,秋社钱多春社钱。


尽道升平长官好,五风十雨更年年。

垆头十日又高阳,年少群趋作赋场。


人比竹溪非异姓,客方莲社是同乡。


论心海岱千秋合,握手乾坤万事忘。

万垒西风接暮秋,楚天城郭暂淹留。


楼台寂寞仙人去,环佩凄凉帝子愁。


过雁定传衡岳字,啼猿初系洞庭舟。

黄河九曲与天通,石涧鸣泉宛转同。


客至并携中圣酒,雨晴双挂美人虹。


流觞细点花间蕊,歌扇轻摇竹下风。

把酒高台叹羽翰,侧身天地共凭栏。


到门谁敢题凡鸟,诸子何为尚鹖冠。


楚客狂来歌转逸,玉箫吹去月偏寒。

六载微官叹陆沉,开尊真见故人心。


归来尚有陶潜菊,燕喜惭无陆贾金。


夜雨短檠伤往事,虚堂尘榻对沾襟。

退身卜得紫霄宽,准待诛茅度岁残。


老景只知黄独美,少年休讶白云寒。


非关苦节成孤往,每念酬恩亦大难。

庾关残腊惜归时,门掩春风日渐迟。


衰鬓自怜山兴洽,闲情惟有水边知。


浅深绿树藏茅屋,开落红花荫竹篱。

鸾溪一住已三年,衰病无心作俗缘。


见说乡关人尽望,其如云水意犹牵。


白头生计应无别,青鬓仪型莫放颠。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

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


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


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

因乱离山托海濒,朔风初动水粼粼。


三千路阻干戈日,七十年催老病身。


慧远几时归净社,宗雷随地识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