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春台路古,想店月潭云,鸡鸣关候。
巾车尔久。
记湘累降日,留词劝酒。

蒋陵故是簪花路。
风烟奈何秋暑。
候馆凋梧,宫墙断柳,谁识当年倦旅。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
掩袖凝寒不语。

人生总受业风吹。
三岁儿儿,八十儿儿。
深闺空谷把还持,啼看人知,啼怕人知。

东风过雁带春声,半纸依然旧雨情。


生事就荒抛橘隐,交情耐久有梅兄。


鹤归不记千年表,马老空惭万里名。

万壑秋明一径斜,满川霜叶胜春花。


何人结屋松风里,丁卯桥边处士家。

故山谁为扫苔矶,颇喜闲门过客稀。


许靖久贫惟马磨,王章多病有牛衣。


逢时不偶聊藏拙,漫仕无成欲赋归。

崖仙终牖下,壑鬼死漳南。


人品谁今识,朝端汝岂堪。


杞崩溶子口,鲧殛木绵庵。

崖仙忆昔手予携,音响如钟气吐蜺。


槐国诸公千梦蚁,瓮天馀子一醯鸡。


满浮芳酒春梅动,朗诵新诗夜月低。

林壑黄昏外,衡门紫翠边。


火耕今已老,云卧几何年。


棋敛将残局,篙回兴尽船。

高亭著处出奇峰,不枉平生此兴浓。


力士铛随狂李白,华阳巾垫郭林宗。


菊花篱落秋寥廓,山市人家翠叠重。

秋崖何尝与人绝,渠自胸中欠风月。


齐云落星吾所无,草木深幽终是别。


桂花正开山气清,人间无路争峥嵘。

只尔三间屋,吾贫未易云。


与山先定谥,有客屡移文。


竹喜今年活,梅从隔坞闻。

越王台上我同游,越女楼中君独留。


燕子日长宜把酒,鲤鱼风起莫行舟。


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

宰相昔起富春山,门生四海皆达官。


笺书争宝朵云样,题诗便隔纱笼看。


知君相与有瓜葛,绝口不道人所难。

崖翁底事姓名香,照世文章日月光。


葭坞留荷啼晓露,茧窝埋玉黯斜阳。


碑刊地记生前撰,甃蚀苔痕去后荒。

梅竹影参差,东窗日上时。
坐看群羽集,如从九苞仪。
缃素馀文彩,云霄忆别离。
重阳抱病强登高,万壑松风涌翠涛。
竹叶一杯聊复尔,菊花两鬓漫萧骚。
晴光隐隐开尘眼,凉气森森袭缊袍。
一泓秋涨半池荷,小榭临流起细波。
水气潜随花气散,蝉声远杂树声多。
残霞影落连朱槛,新霁烟深锁翠萝。
相公潭水清于玉,翠屏四面环书屋。
石梯幽幽登苍崖,老树晴烟千顷绿。
好花对人无俗姿,春色盈盈囿虚谷。
彤霞铄石玉晶荧,琢出羲之风字形。
却着寒松苍石下,研烟传写相牛经。
水光山色拥孤城,冷淡同君一味清。
背郭尽馀调马地,倚楼欣听读书声。
偷闲行部占晴雨,解惯冲途作送迎。
溯流帆影近夔东,果否三江景略同。
客路订交缘数定,小春听雨望年丰。
山迎人面饶生趣,柳绾乡思倩好风。
亭若龙两翼,欲跃胜高空。
济人几千百,绪馀不言功。
往来欲休息,亦可乐自然。
上观云飞鸟,下看鱼泳川。
事难处如易,役大办若细。
才力运有馀,大川更谁济。
盘龙友龙成,山与岩峻峙。
今如添卧龙,壮观萃于是。
成须千年固,钜石不可摧。
惟君心如石,乃是为梁材。
指麾谈笑间,朗若月出云。
放之准四海,经济要属君。
规自赵日久,成令方能之。
救溺由己溺,信惟君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