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

过埭维舟古柳根,却扶拄杖入烟村。


印泥接迹牛羊过,投宿争林鸟雀喧。


酒保殷勤邀瀹茗,道翁伛偻出迎门。

莽苍野色杳无津,湖翠波光欲荡人。


空籁迥闻王子吹,非烟遥起洛妃尘。


明朝君上仙槎去,也忆狂夫梦海滨。

老去作新梦,邵江非旧闻。


滩前群鹭起,柁尾川华分。


落花栖客鬓,孤舟溯归云。

叶下宫槐老,云飞洛浦秋。


复陪元礼棹,却望仲宣楼。


曲岸迷频转,遥山碎不流。

峰势盘回北斗同,沥湖应与绛河通。


兰桡曲曲穿岩口,石乳泠泠滴镜中。


雁影尚留炎海雪,莺声不待落梅风。

自来烟雨景,最是大通多。


两浆迟迟度,江风未起波。

江流知几曲,尽是荔枝湾。


一艇潮凫似,随潮日往还。

荡桨烟初破,回桡雨未收。


樵归梅半斧,候暖麦将秋。


云气藏山寺,江声抱郡楼。

动摇海色危楼上,隔岁听潮惜此筵。


故老依然夸胜会,哀歌欲绝是何年。


花光肯照鱼龙窟,野哭应连雁骛天。

旧识虎溪路,今从溪上行。


一乘青雀舫,重订白鸥盟。


何必践斯境,应知惬野情。

沿洄洲渚异,演漾水云空。


绿荷初冒日,青蘋解起风。


唳鹤横天迥,眠鸥炯云同。

传宣再许内园游,避暑龙池暂放舟。


菡萏花连千屿锦,梧桐叶报六宫秋。


便思解绶亲鱼鸟,却恐浮槎犯斗牛。

西泠别后两年新,山色如逢蕴藉人。
但得楫舟安水国,无愁波浪弄风神。
岩空人去闲花住,岸远禽来好语真。
里湖夹两山,地势倍周匝。
左有放鹤亭,右有宝俶塔。
吟啸出其间,高岸为之答。
酌酒坐茅檐,檐短酒气吐。
高树蔽目前,全湖茫无睹。
结邻野人家,听我谈肺腑。
非虫亦非鸟,蝙蝠状独奇。
又有可奇者,孤眠寺榻西。
谈笑群客至,若不与闻知。
濠上游观乐,游鱼乐何如。
游人亦鱼类,其乐雅相于。
三潭澄秋水,掩映有菰蒲。
秋菊如人瘦,霜螯比肉肥。
既得新越酿,尤爱是团脐。
蟹本无肠物,辱身在涂泥。
有客来远方,清晨入我室。
遨游西子湖,此愿如饥渴。
携步到湖滨,孤篷空无设。
草色青青柳色新,偷间学作少年人。
斜阳半郭情饶我,诗景全湖妙入神。
艇小冲开春涨暖,花浓照见酒怀真。
圣明思善述,耆旧倚交修。
虎豹开闾阖,山龙照冕旒。
日临丹扆动,云拂翠华流。
平生远游屐,历览名山川。
北上齐鲁境,西溯荆襄船。
承平百年久,关塞静风烟。
蓬中朗爽似虚亭,高眄平望极杳冥。
远水并分双涧白,遥山特插一峰青。
堤前林树号秋籁,雨后溪流带晚腥。
放棹大洋中,四见沧海色。
长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
江南见混黄,台麓见绿碧。
仙舟李郭去从容,别酒兰英气味浓。
六月天云开岛屿,南风海水似吴松。
珠连夜照蟾光合,鹏徙秋程雁字逢。
叠浪浮终古,中流混太清。
地吞章贡阔,天入楚吴平。
薄宦常为客,孤槎又远征。
过得淮来便是家,沿流草树尚芳华。
幽燕回首黄云外,想见寒风舞雪花。
归棹湖中月,湖波静不流。
鸡声霜白浦,渔岸火红楼。
语默空遵水,星辰欲上舟。
早发木兰桡,江行趁落潮。
雨分牛脊近,云隔马鞍遥。
弟妹成疏阔,交朋竟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