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弃财戒酒。
药囊系肘。
常清静,便把虎龙引逗。

宣政喜边功,隆兑筑州县。


程公自名岩,刻石记所建。


得既不偿费,中兴弃不缮。

燕市分携春复秋,让公先已占沧洲。


长夸谢傅围棋乐,不作虞卿解印愁。


一范高名南斗在,四明狂客古风流。

故人自许同张范,手写新图托赠君。


蕙帐可仍天目色,绛帷还似石头云。


矶边罢钓丝纶在,掌上挥毫雨露分。

阅古堂成在北边,希文诗笔美前贤。


高吟尚纪终军策,小字如观乐毅篇。


欲起贵名增世慕,更刊馀礼广人传。

蜀公精思古人为,论乐成书八十时。


那有伯牙为听者,空令一足尚传疑。


羊山钜黍知无用,牛铎遗音自不欺。

客窗连日雨,晨发趁晴光。


秃鬓去秋老,倦心愁路长。


终须山坐静,有感水流忙。

迂疏那可作治中,闲事归来却不慵。


晓炷佛香聊作观,晚投社饮亦称侬。


荷衣制就身宜著,菰米收成手自舂。

石湖仙伯住吴门,事业文章两足尊。


南北东西曾遍历,焉哉乎也敢轻论。


桂园柳色金丝织,笠泽桃花锦浪翻。

翰苑文章伯,金华侍从臣。
四朝行直道,一意在生民。
白首唯忧国,青云早退身。
胜概因人得久存,此泉疏凿自先君。
发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
养正迥当深涧下,朝宗应与众流分。
新阡近箕颍,故国远岷峨。
禁从同侪少,门风吉士多。
笑言如昨梦,身世逐颓波。
伊洛相逢日,忠贤盛集时。
游从敦气义,唱和若埙篪。
汉嗣资商老,尧章忆后夔。
偶上范公亭,亭幽感慨生。
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
老蠹随人化,孤禽向客鸣。
希文健笔钞韩文,文为首阳山下人。
宁止一言旌义士,欲教万古劝忠臣。
颂声益与英声远,事迹还随墨迹新。
胜景天壤间,造物不能秘。
堂堂亘古今,取舍愈无匮。
江山本自如,优劣随人意。
木末好风来,山头凉月朏。
快哉城上亭,登临吾亦再。
堂堂文正公,精神凛犹在。
招提城东隅,胜集僚友俱。
腐儒元自臞,午饭厄斋盂。
不如计一醉,况有高阳徒。
长白峰高水亦清,安知不有异人争。
山僧独说微时事,百秤黄金一芥轻。
拜相后先公与马,公多容色马多忧。
若更庆历为元祐,公亦须忧到死休。
合下论公天下心,诸贤孰与我公深。
周情孔思元都在,却到濂溪始解寻。
除却唐虞三代时,古今人物合先谁。
孔明后汉公前宋,炳炳遗材不复疑。
锦楼寿曲未须吹,且听江边老妇词。
但愿年年好官长,一如官长在官时。
忘机人似汉川阴,取友从来亦断金。
华屋万楹开里第,清池十顷是家林。
笙歌喧甚犹能默,觞斝飞馀不废吟。
陆羽因循不此寻,从知泉品未为深。
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贫病离居莫厌侵,满床黄卷静披寻。
情通不碍天机妙,行到方知学海深。
宇宙一身虽小小,乾坤万象总森森。
忆昔金銮直,天颜喜色新。
草麻惭大手,命相得良臣。
内赐充怀袖,廷扬耸搢绅。
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
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
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
遇主方英妙,当朝独老成。
小车何耄耋,前席起公卿。
感会真千载,哀荣止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