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天际三峰翠色浮,更于何处觅瀛洲。


也知方外神仙好,不识人间儿女愁。


白犬吠人惊夜鬼,珠帘卷雨入明楼。

句曲道人门不出,几时杖屦接殷勤。


春晴洗药分泉去,午睡烹茶隔竹闻。


山脚客行惊犬吠,树皮苔老结龙文。

道人居住碧湘湾,清夜月明摇佩环。


出门倒拄九节杖,辞家却入三茅山。


开笼放鹤横江去,写檄收龙带雨还。

升龙观里谢道士,一入茅山不肯回。


白发笑人年百岁,青天容我日千杯。


已知圣主求方士,未必先生下钓台。

恨余未识茅君面,喜得茅山道士书。


灯外雨声那厌听,风前石发岂堪梳。


碧窗云气寒生楮,清室丹珠夜绕厨。

道人自有爱山癖,蜡屐平生几两穿。


七窍冷云秋喷竹,一琴明月夜调弦。


山中紫府茅君宅,肘后丹方许史传。

八十华阳洞里仙,朝回剑履御阶前。


丹砂出鼎无馀火,白发看经有太玄。


三月云江春似海,九重金阙日如年。

一壶幽绿,爱松阴满地,蕊珠宫府。
老鹤一声霜衬履,隔断人间尘土。
月户云窗,石田瑶草,丹井飞龙虎。

华阳洞里罗浮仙,袖携冰雪梅花篇。


玉堂道士字一尺,紫清老人诗四联。


夫何题咏到疏懒,日短天寒岁云晚。

杏花一夜雨声寒,酒醒丹阳几日还。


却遇茅君三白鹤,借骑一只到三山。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


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


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

句曲山前县,依依数舍程。


还同适勾漏,非是厌承明。


柳谷供诗景,华阳契道情。

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


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

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春。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但见全家去,宁知几日还。


白云迎谷口,流水出人间。


冠冕情遗世,神仙事满山。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


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


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

云开三茅古洞天,借风一棹荆溪船。


所思绵绵常在梦,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净洗黄独雪,斸石深耕瑶草烟。

名岳徵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十年别乡县,西去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蒙蒙欲湿衣。


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海风吹晓上三山,手把韶华满意看。


偶向仙家逢岁朔,不知人世有春寒。


梅边杖屦香随步,云际楼台玉作阑。

山君满意为山留,故遣清泉笑不休。


万斛珠玑三尺玉,要随诗句过宣州。

辽天有客访髯龙,好事山人画者侬。


笑卷云烟收拾去,长教函丈在三峰。

竹杪飞亭枕石泉,松坛香雾散茶烟。


鸟声记得夜来雨,鹿梦惊回别有天。

涧边瑶草洞中花,细水流春带碧沙。


昨夜山中酒初熟,道人不暇读《南华》。

马上微风散薄阴,玉笙吹客过华林。


山中宰相杳何许,日暮碧峰鸡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