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释名


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

释名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梅毒。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南宫已借徵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

岷峨山中千岁松,枝虬干直摩青空。


雪霜剥落中不槁,膏液下与灵泉通。


龟跧凫伏自磊砢,金坚玉洁仍丰融。

岷峨山中千岁松,枝虬干直摩青空。


雪霜剥落中不槁,膏液下与灵泉通。


龟跧凫伏自磊砢,全坚玉洁仍丰融。

老松寒不死,密壤聚流脂。


小斸凌苍翠,深藏发怪奇。


应怜霜鬓客,为寄玉婴儿。

山人采药晞乔松,披云扶石松根空。
捣霜饵玉得不死,大药真与神灵通。
论功合在金石上,何意坐随脂泽融。
道是青神谷,元通白帝崖。
有松如壮士,其魄化婴儿。
云湿侵鸦嘴,天寒剪兔丝。
颇闻学士防风粥,曾吃诗人锦带羹。
岂谓茯苓宜岁晚,已收粳稻得霜晴。
腥膻习漫从教洗,禽鸟形残不忌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