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园延袤不论亩,树梓成行俱楚楚。


方池弥漫涨涟漪,藕花清酣娇欲语。


临流新筑沧浪亭,斧斤断手邀落成。

郭外清居隔市尘,龙溪水竹是通津。


名花已献园中瑞,贺燕兼携掌上人。


三径可能容傲骨,千金犹得买芳邻。

名花坐对嫣然,玉杯满泛休停手。
相府风光,帝城春色,可人依旧。
真是天香,堪称国色,群芳魁首。

文章独占龙头,当年已识丝纶手。
身历三朝,官登极品,当今耆旧。
晚入黄扉,平生青眼,相看白首。

我本岩壑姿,浪谓蓬瀛客。


下惠犹三黜,孟公甘百谪。


况如腹背毛,敢意青云翮。

雄都开白下,重镇寄师中。


天作高山仰,地环二水通。


铁花昭旧服,金匮袭遗弓。

蛛巢爱网织。
罥树悬风露珠滴。
欲问经行踪迹。

又一番雨过,倚阁炎威,探支秋色。
前度刘郎,为故园一出。
黄发丝丝,赤心片片,俨中朝人物。

月落星稀露气香。
烟销日出晓光凉。
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
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

天运驱人人不觉,古道违时时不学。


王相随胫回荆山,昭质依然未经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动悟声气从。

藩车容裔。
挺挺风流追两地。
粲斗分星。

地近篮舆便,心清俗事稀。


檐花琼结佩,窗月练垂衣。


松竹添三径,溪山豁四围。

华馆初开辍簿书,一帘秋色满阶除。


芳尊卜夜频烧烛,蹇足因人亦曳裾。


好客榻缘徐孺下,□言席为盖公虚。

肆筵缉御醉深宵,欲颂斯干兴转饶。


正喜乐郊无硕鼠,更闻私谒绝阳鱎。


莎庭昼静琴声古,竹阁霜寒鹤梦遥。

高祠瞻拜恨无缘,几度羹墙思俨然。


好调莺啼修竹里,清流水绕画栏前。


四时草合金山地,十丈花开玉井莲。

望洋白首恨难禁,仰止高山足未临。


杲日漏光虚室白,春风摇绿草堂深。


异端欲使无炎烬,吾道休教有陆沉。

远水危岑彻望收,青青庭草结清幽。


欲将太极从头认,直向先天未画求。


一气浑沦常迭运,六虚变动自周流。

宫墙并峙遗容俨,俎豆重新岁祀齐。


唐室几人堪密勿,诸君何事总蛮溪。


当时望逐铜驼远,千古魂依越鸟栖。

文星近东壁,煌煌照图书。


千秋五纬聚,煜煜联明珠。


岂徒兆文运,皇步跻亨衢。

方塘开我前,明月出我东。


仙人骑鹤来,憩我亭之中。


调笑弄月影,徘徊吟天风。

何处堪予泊钓舟,陆家湖尾寺滩头。


几湾绿树迎潮入,一带红兰映水浮。


已喜金沙清佛界,更疏玉涧绕仙洲。

萧寺同游五十年,京华一笑两茫然。


流光如此可复几,朋辈到今谁更贤。


旧业斋房闻再整,新祠蘋藻亦粗涓。

敢负心期力已非,年来多病愿俱违。


门庭既立仍虚待,云水行看此地归。


横出一枝犹寂寂,曾经三棒自依依。

插将茎草地逾幽,况有长松溪水流。


四面尽容千指绕,一劳便可百年休。


梧桐已种宁忧凤,江海无机自任鸥。

四海少邻并,况兹东复东。


登阶惟鹤迹,挂壁有诗筒。


岂为儿孙计,聊安君子穷。

有志终教事竟成,池亭洞壑费经营。


青山我愧无钱买,妒羡君家两弟兄。

气清天朗属中秋,黉舍初成燕鲁侯。


依旧规模环璧水,斩新牌榜灿银钩。


青衿士子欣荣遇,白发迂儒预胜游。

结茅坡顶俯平川,占得城东胜概全。


衮衮长江通瀚海,森森乔木带云烟。


月当庭户初圆夜,雾隐楼台欲雨天。

主盟湖学属何人,赖有公来为作新。


士俗似闻衰也久,文场今见美哉轮。


挈还旧观人争睹,赋就新诗笔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