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


岸尽龙鳞盘翠筱,溪深鳌背露晴沙。


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缫丝急转车。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


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

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


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


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

往岁出芜城,飘然一客星。


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宽围碧,吴山远借青。

虫声已尽菊花乾,共立松阴向晚寒。


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仲长慕清旷,潘岳赋闲居。


吾亦闻斯语,畴能返故庐。


得闲聊假息,随意试抽书。

牙牌占彩贴红纱,袅袅双茎欲努芽。


玉案遥将溱洧水,金盘绝胜魏姚家。


分从汉掌俱沾露,种出梁园不让霞。

固爱春阴好,兼愁秋雨声。


以兹无所植,独坐有馀清。


岸帻浮云度,摊书落照明。

院静苍苔积,庭幽怪石欹。


蝉声当槛急,虹影向檐垂。


昼漏犹怜永,丛兰未觉衰。

鼎铉昔云忝,西南分主忧。


烟尘开僰道,旌节护蛮陬。


任重功无立,力微恩未酬。

艳歌能起关山恨,红烛偏凝寒塞情。


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丝管尽离声。

昏旦倦兴寝,端忧力尚微。


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


授钺虚三顾,持衡旷万机。

鼎铉辞台座,麾幢领益州。


曲池连月晓,横角满城秋。


有美皇华使,曾同白社游。

暑雨滂然仅作霖,连宵殊未扩阴森。


全祛下土将焚患,尽识高穹不忍心。


斗厌埃氛开众目,了无烦热自吾襟。

一稔繁机困备员,芳时何暇目春妍。


自惭东阁延才地,得会西豪聚里贤。


益友至言皆有味,禅宗高论邈无边。

常虚西馆待高贤,一见襟怀两释然。


且叩真诠期进道,不论衰鬓逐凋年。


顽金在矿须当变,逸骥无鞭亦自前。

常喜交亲燕此中,忽移欢绪作悲翁。


桃阴已盛何曾语,桧影长闲不厌风。


数漏趁朝心拱北,忍饥开阁客盈东。

初暑轩窗覆翠阴,更宜飞雨濯尘襟。


喜花添色自人意,为岁期丰独帝心。


馀润日随和气浃,好声时逐远风沉。

一霎轻尘小雨过,园林风物尚清和。


巢栖旧燕将成子,盆植新莲未出荷。


欲就好峰添异石,恶侵芳卉斸狂莎。

水晶帘挂小池亭,茉莉花香酒易醒。


日影不摇风力软,蟢丝绊落翠蜻蜓。

泛泛扁舟春水平,缘蘋白芷欲齐生。


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

山中招隐地,江上未归人。


那可连年别,俱逢欲暮春。


乱飞莺恋友,北向雁辞宾。

万竿苍翠隔晴川,寂寞芜城三百年。


此地重闻歌吹发,扬州风物故依然。

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


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


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


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

竹西歌吹古扬州,分与延陵第一流。


直节雪霜霜晓槛,虚心风月月明楼。


东南直道辉青史,朔北虚怀动玉旒。

郡斋退食复何为,纵目西亭景物奇。


叠嶂雨馀泉眼出,澄潭风静钓丝垂。


城临古戍寒芜阔,路转荒村野彴危。

凉飔初拂衽,皓魄正当轩。


宿鸟林间定,流萤草际翻。


苍茫迷野色,嘲哳辩方言。

骚侣夜同酌,酣歌风月斜。


古人自风调,今代几名家。


客久鬓将雪,天寒梅正花。

吏冗文移纸作堆,谁能亭榭静中开。


直须事外关门坐,莫放人从门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