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紫帏青伞杂旗旌,乌帽银挝从鼓钲。
导哄略如州别驾,无人知是汉庭卿。
篾帆松艇趁潮生,隔岸平畴唤得应。
上到渡头失欢喜,泥行十里是西兴。
白首苕溪几我乡,青眼弁山如故友。
诛茅晚岁合岩栖,漂梗一生嗟浪走。
往往每来每太息,去去一步一回首。
一曲大河声,全家几日行。
从容长约夜,差互忽离城。
镇北胡沙浅,途中霍岳横。
前身嵩阳老道士,今日京东蔡秀才。
杜门藏书万馀卷,不知何身得之哉。
蜣螂抟土丸,其智竟莫测。
中包实粪秽,外裹疑橡栗。
后推前复挽,圜转何捷疾。
海国冬常燠,阴霾忽满山。
飕飕北风劲,凛凛冻云顽。
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
至元癸巳春,二月三日夕。
陈子使交州,弭节丘温驿。
云开林影明,出门看月色。
白雾苍烟暗九秋,殷床金吼抱山楼。
为霖未必浑三日,似有闲云伴我留。
雨华随步到天关,远目才分缭绕山。
风马不驰前景断,更于何地觅无还。
三苏岩壑连云秀,二士门庭匝地新。
带雨山光无限思,一时分付镜中人。
香断寒炉古庙空,金毛一去了无踪。
分明曾得真消息,犹有参天十万松。
锦幢低,青幄紧。
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
老龙高卧古灵湫,唤醒须烦尺简投。
澒洞溪云随起雨,渺弥陂水急通沟。
定看田里还丰岁,且豢鸡豚作好秋。
出关连日傍山行,谁见苍苔点绛英。
间有野花皆碧色,问人都道不知名。
满山桦木拂云平,终日绝闻禽鸟鸣。
海子波澄砂碛远,空馀雁影与雕声。
江南山山曰莲华,坼裂菡萏名妄加。
九华华开瓣乱放,余者一片或一丫。
歙莲华峰得莲性,一茎通理抽天葩。
荐樱佳节风初暖。
苍茫怀古难排遣。
院静似萧辰。
细雨湿林隈。
冻滑莓苔。
啁啾翠羽去还来。
落日孤城小,轻烟一水斜。
青山蒙氏脸,绿树僰人家。
绝塞无来雁,荒城有噪鸦。
徼外之官日,山中僦屋初。
游盘同鹿豕,孚信及豚鱼。
已集投荒录,将驰谕贼书。
祭诗自慰肝膈苦,祭书非侈储藏多。
校雠岁遍六百卷,丹铅郑重逾吟哦。
主人政馀特闲雅,家庖仍约朋僚过。
插艾怜时序,衔杯共友朋。
可堪今夜雨,偏妒一年镫。
舫静歌声邈,波喧岸影增。
少耽名山游,欲乘龙蹻去。
昨游灵鹫岭,异状难名数。
日行阎浮岚气殷,绿萝上覆云根孱。
暮景,画里。
东去水。
北归人。
疏影黄昏。
老去东邻。
惜花来此问花神。
曲栏杆畔。
玉立浑忘倦。
风采依然窥笑面。
回首尘寰界。
趁潇潇、满庭细雨,翩跹无碍。
忆昔玉棺旋浙里,绕遍柳堤一带。
介然平生三只袜,意行跛跛复挈挈。
上堂懒把椎拂拿,却过淮来伴僧伽。
隆中躬耕归,抱膝咏梁父。
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
平生惟老庞,忘言各心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