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晚凉庭院坐新秋,微月初生亦满楼。


千里故人谁命驾?


百年多病有孤舟。


风霜草木惊时态,砧杵关河动远愁。

天际浮云久不开,他乡禾黍重徘徊。


报君尚愧求龙种,草檄应多倚马才。


南国传家惟二谢,东牟旧德有三槐。

吟过长亭复短亭,喜于溪上访诗朋。


雕锼已被天公怒,狂狷仍遭俗子憎。


故故愁人长夜雨,明明照我短檠灯。

白首无聊老病躯,一心唯觅死头颅。


时人误作梅花看,今日枝头雪也无。

仙城三石三塿,似三神山随波流。
地道潜通第七洞,朱明门户惟浮丘。


浮丘丈人昔栖此,子乔吹笙翩来游。

移风真首务,观世本文心。


历探情声始,返思得失林。


欲求人尽我,不令古无今。

联心分一砥,执耳问初盟。


大雅微茫日,王风次第明。


兴衰宁大运,终始在元声。

冥思兼旷览,求应总纷纷。


雅颂如能得,兴观亦可群。


倾谈初束帛,豁意已披云。

六逸中无李谪仙,诗筒忽得旧临川。


枝芳又类燕山桂,马立欣瞻刺史天。


公似虞臣宜作牧,我惭鼠技滥烹鲜。

他时有约报邮签,山鸟啼残笋正甜。
等是太平林下客,幅巾来往定无嫌。
一归方喜称闲身,十口那堪更索人。
半夜随风挂帆去,负君相候洗缨尘。
盛时台笠却难忘,一赋都人已足伤。
高会及来随老辈,雅歌还得共斯堂。
兴微国俗诗将废,俯仰前尘地亦苍。
林园觞咏几相将,物外逍遥乐正长。
水自青螺环胜概,人俱白凤吐文章。
千秋已共归耆社,百里还应让醉乡。
江东桥上望,山上邺山堂。
道学无馀子,先生有瓣香。
艰难丁末造,阅历冷沧桑。
后游从二客,老兴拟东坡。
北斗天容净,南山树色多。
炎威消酷吏,幻梦冷春婆。
夙昔抱微尚,丘壑结遥思。
一为尘网羁,此志终弗遂。
时每出郊坰,挈杖寻初地。
东皋诗社海南边,每到相思在眼前。
山屐踏残椰子雨,墅筵开趁荔枝天。
竹篱茅舍偏多景,短咏长吟又几联。
词人雅会酬佳节,酒泛菖蒲及我情。
落魄无论形似鹤,放怀真得饮如鲸。
绿荷荏苒怜霜鬓,彩笔纵横负友生。
清溪流水绕城边,夹岸垂柳系客船。
初度喜逢河朔饮,高歌都是竹林贤。
交期鸡黍轻千里,玄契烟霄重百年。
秋去冬来春又催,昆明信有劫馀灰。
心游碧落丝千尺,梦绕琼林日几回。
处世只宜同鹿豕,和羹谁复忆盐梅。
人皆笑我我忘机,我爱青山直得归。
肯学班超谋肉食,更怜京兆泣牛衣。
心非理义乌能悦,道胜纷华是故肥。
欲归谁不遣君归,却恨归来事事违。
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
黄金入手还能散,白雪盈头不肯飞。
胶胶世事久经谙,肯著红尘换翠岚。
骐骥捕鼷非所任,干将补履岂其堪。
老无成事唯多懒,少不如人何更贪。
云山隐映草堂深,试著丹青不易临。
真率筵开无俗客,峨洋曲妙有知音。
池边春草频牵梦,林下禽鱼总会心。
凉入诗坛秋气深,群英载酒乐登临。
高情不减香山会,治世重闻大雅音。
一脉斯文千古意,万金交谊百年心。
散策步幽岩,所遇良可喜。
恋恋蝶绕衣,涓涓泉入耳。
俯仰天地闲,一物莫非已。
善恶人情已饱谙,岸纱宴坐看晴岚。
折腰不是渊明懒,作吏元非叔夜堪。
老去一觞犹有味,病来万事更何贪。
燕子归来人未归,平生事业与心违。
天翻地覆春仍好,雨打风吹花又稀。
澹抹平林烟冉冉,乱飘香雪絮霏霏。
卖药韩康伯,能诗张志和。
真钢须百鍊,明镜要重磨。
眼底如君少,闲中得子多。
更两逢春八十翁,灵州觞咏拟君同。
主僧头白眼犹碧,诗客才高句自雄。
槛外江光微隐映,望中山色远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