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三李跨鲸鱼。


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一篇泷吏可书绅,莫向长沮更问津。

老去常忧伴新鬼,归来且喜是陈人。

曾陪令尹苍髯古,又见郎君白发新。

老衍清篇墨未枯,小冯新作语尤姝。


呼儿净洗涵星砚,为子赓歌堕月湖。


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家贤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太尉关河杰,飞腾亦遇时。


中原方荡覆,大计易差池。


素壁龙蛇字,空山熊豹姿。

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


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


云护巢松谷,神呵煅药炉。

摇轩柳态未应还,正在凭高望远间。


一夜春风吹北渚,清晨佳气满南山。


动头乐事从今数,信手诗章莫放闲。

十年一梦间湖湘,欲往从之道阻长。


可但知君爱彭泽,不应言我薄淮阳。


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

战国韩馀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小池山额垂螺碧。
绿红香里眠鸂鶒。
波面翠云开。

红叶飘零,寒烟疏淡,楼台半在云间。
望中风景,图画也应难。
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一岁几繁使。

青云谁羡猛飞翰,解组归来分屈蟠。


唯以道腴从已味,肯将心法逐人安。


林迷晓嶂云千叠,舟漾春塘水半竿。

神武门高早挂冠,首嗟荣路久淹蟠。


诗辞故故推灵运,禅语时时对道安。


书字不夸云五朵,卧闲偏怯日三竿。

殖学摛文众所推,掾州佐邑誉尤归。


羊羔德备尝缝革,神虎门高早挂衣。


斯疾顿乖今者愈,此生谁及古来稀。

立节秉心诚与俱,至诚少日慕颜徒。


荣名及祖亲仍与,盛事超今古亦无。


番国山川元润泽,吴园鱼鸟亦驩虞。

度峡经泷行路难,岭猿越鸟避旌竿。


身从日下恩光暖,声落天南暑气寒。


事国以忠宁计远,与人为福莫如安。

甲子诸孙行,丁年北梦行。


归来古于越,友事晋参卿。


旋展升堂拜,方瞻赐绂荣。

赤手开荒径,朱门照广津。


两班通印绂,三桂袭簪绅。


寿考尊乡曲,光华劝邑人。

一生官偪仄,几处狱平反。
夜雨滴归思,凯风唳泪痕。
竟令驹入梦,莫尽桂销冤。
家住庐山脚,堂开佚老名。
清朝知止足,白发慰平生。
日月归千载,乾坤付一觥。
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
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
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
昨见君家父祖碑,德功俱茂节多奇。
初终义正今难有,积累源深后可知。
但得名为骐骥子,何须身到凤凰池。
诸城葛氏久湮沈,清尚知君独远寻。
席卷承家猗顿术,日明好古子云心。
珍藏高阁轻三箧,善购多门小万金。
落泊粗官冷,婆娑小阁深。
身劳常簿领,兴在即山林。
幽砌封苔晕,虚棂过竹阴。
籍甚新昌族,真成万石家。
源流端有自,悃愊更无华。
奉职冰同洁,持身璧不瑕。
空齐自合冷如灰,何物龙钟似不才。
日日读书无处用,年年作客几时回。
君为诸老先生行,我在当初最后来。
功名早自期,策足有馀赀。
世路多荆棘,荣途失羽仪。
素丝宁复理,青眼不胜悲。
一门盛事更谁同,四代班衣八十翁。
有子可传医国术,在家还著活人功。
平阳遗爱千年远,有道新碑百丈丰。
圣心天意两无违,露洒文昌若应机。
甘自蜜房分瑞液,莹疑蟾窟借圆辉。
遍装丛柳春争丽,高应晴空午不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