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落日萧萧山靡靡,梦断樵阳数千里。


潻灯焰短夜如年,绛帐春消冷于水。


慈溪忽作鸣咽流,柳舆远返溪之头。

义师弹琴兼写竹,指端触处清风足。


广陵明月十二楼,琼裾仙袂同追游。


潇湘晴云数千里,桂楫兰舟弄烟水。

脱白同辛丑,苍黄共丙寅。


京华夸俊逸,鄂渚话酸辛。


谓上樵川最,还登要路津。

近代金枝里,何人桂籍传。


祖孙三世盛,文武两科全。


日月开宏业,山川哭盛年。

古者侯与卿,侐寝无遗迹。


桐乡一啬夫,至今有社稷。


民志谅难谐,德声允无斁。

昆明池水静无波,拥传新从僰道过。


开府定能宽汉法,采诗曾不废蛮歌。


趁墟滇客龙名市,纳款夷王象渡河。

迢递双旌历万山,郡斋如在列仙间。


溪回九曲青丝缆,峰拥七台碧玉环。


千骑始看承帝眷,一麾聊且念民艰。

楚峰之下有地仙,只手把握山水权。


青乌白鹤去不返,此郎高举拍其肩。


年来海内称绝倡,眸子瞭然通意匠。

此是河清宴。
觉朝来、薰风满入,生绡团扇。
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头米贱。

岁月如驰,早换了、一番秋色。
曾记得、春时始聚,匆匆又别。
匝地烽烟何日靖,连番羽檄催行急。

山头枯木半生耳,山下琉璃剪碧水。
登山临水两超然,刻烛千篇对夫子。
我生也是不羁人,白眼望天人共嗔。
汗血神驹卓锥耳,去似苍崖决积水。
据鞍年少笑西征,神仙中人梅氏子。
平生胸抱不由人,点额再归曾未嗔。
万窍于喁风割耳,梅影横斜耿烟水。
杀鸡为黍政追随,七峰共作隐君子。
忽举阳关饯行人,去去莫愁官长嗔。
宫指挥,将门子,手持剡溪藤尺许。
藤心铁画珊瑚钩,历历皆是勋庸纪。
自言真龙起淮甸,乃祖从龙初豹变。
樵问渔,小舟撒网有鱼无。
夜来风雨暗江湖,我独怜君生涯孤。
渔者答,听我言。
教铎之闽郡,诸生待琢磨。
莫言居职冷,应见育材多。
晚棹投孤驿,春衣换夹罗。
兵革久未息,乾坤正艰危。
幽人多在野,志士思济时。
羡子英妙年,献策白玉墀。
都门此日送人归,载道黄花笑客衣。
去旆晓沾清露湿,征鸿寒逐暮云飞。
帆经杨子烟波渺,路入樵川浦树微。
归棹经淮浦,霞明欲曙天。
远随孤雁度,轻逐片帆悬。
晴障云霄锦,光含草树烟。
山上白云深,云中出飞瀑。
回看不见源,疑从天上落。
东风吹破藻池冰。
晴光开五云。
绿情红意两逢迎。
青青杨柳陌,之子晨巾车。
去乡不云苦,揽辔驰复驱。
严君守名郡,长怀音问疏。
邵武城头路,行行重苦辛。
高山双倦足,空馆一愁人。
凉月照华发,西风吹敝巾。
满路梅花,为谁开遍春风萼。
短亭萧索。
草草传杯酌。
屈指瓜期犹渺渺。
羡子征鞍,去上长安道。
到得故园春正好。
青藜香灺掩残书,越绝东南驾隼旟。
紫陌花期经祓禊,清淮潮信待蟾蜍。
鸟声百啭春芳际,蚕候三眠夏叶初。
海内非无士,南中更有公。
一门严礼范,十世笃儒风。
不遇心何愧,虽亡道未穷。
爱重八九月,登高上下楼。
林红云白处,寒濑泊渔舟。
地得陈公胜,堤缘苏步名。
渔歌江月白,樵卧野烟清。
讲幄诸儒疏,楼船汉将兵。
旅泊兹何地,西湖亦胜游。
座馀王子笔,客上李膺舟。
岸远千峰见,天空一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