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九月丙戊朔,从表侄具位苏轼,谨以清酌肴果之奠,昭告于故太师衮国文忠公安康郡夫人之灵。


呜呼!


轼自龆龀,以学为嬉。


童子何知,谓公我师。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好礼忘耆老,持家历盛衰。


谨严终致一,贫富各从宜。


晚岁仍闻道,临终竟不疑。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


流落初相偶,委蛇志益深。


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璆琳。

密雪当残腊,冲风到荜门。


洒窗惊纸湿,入竹觉声繁。


天阔飘无界,城高积有痕。

鲁史书平尺,王春喜可占。


弄寒初照砌,逐吹旋萦帘。


水远还迷望,山高遂失尖。

四字丹书亦偶然,石唐未必是真仙。


无人解得潮州意,也复留衣与大颠。

玉碗高居众所夸,三川推甲一何嘉。


前兼胜势韩王第,右枕名区洛尹衙。


此宅吾乡聊庇族,悔违公语卜邻家。

白日浮云暗凤城,远臣辞阙倍含情。


愁经异域逢春色,忍别前溪对水声。


马首东风犹自急,山腰新月为谁明。

瓦桥东馆晚停骖,喜遇幽人慰盍簪。


间说从游往年事,满庭霜月梦江南。

勋业文章各致身,精神未易写丹青。


八朝三百年间事,付与承明著作廷。

花香送酒莺声劝。
醉归斜日花间晚。
楼头调玉管犹眷。

艳蕊娇红秾叶翠。
天生异种如留意。
国色嫣然真绝丽。

池上春深花尽绽。
阑干曲曲闲凭遍。
蝶攘蜂喧晴日暖。

一夜雨添池水涨。
红亭绿树深相向。
晓日兰舟吾独上。

河南夫子骑箕去,建水重生盖世翁。


昔日中原知侍讲,清朝四海学文公。


山藏剑履人如玉,壁出诗书气若虹。

本朝二百年,古文盛欧阳。


平生几讨论,皓首诵山房。


谁知落宦网,不暇相携将。

翩翩江左彦,藻思薄云天。


观乐重游鲁,谈经旧客燕。


归舟鸿雁后,别酒菊花前。

客自寻三径,余今失二天。
望碑空堕泪,伏枕阻攀舷。
谁谓阍难叩,遥期衮再旋。
老我烟霞癖,多君湖海豪。
入门惟看竹,投辖且持螯。
为忆神君去,空怜野梦劳。
庐陵童子谓姓李,临川童子谓姓王。
二子读书选德殿,气吐虹蜺口翻浆。
六经诸子成串落,天子喜之移御床。
文忠俊迈才,身值熙盛世。
侃侃树忠节,堂堂决大义。
文章擅家法,浮靡振时弊。
太师美谥冠三公,曾向滁阳号醉翁。
一代文章推健笔,平生勋业见孤忠。
人夸桑怿传偏好,我爱泷冈表更工。
熙朝恩泽及枯禅,仪仗归来见往年。
刺刺老僧谈不倦,史家遗事要谁传。
良乡宏恩寺住僧三觉,圣祖召见大内,用仪仗送归,相传为明崇祯帝第三子。
早向春闱遇品题,继从留幕被恩知。
何期濲水缄书日,正是椒陵梦奠时。
感旧绪言犹在耳,怆怀双泪谩交颐。
道济三千子,文高二百年。
朝廷得王佐,经术有师传。
笔削书才就,弥纶志未宣。
楚楚才华最忆君,春山胜事远相闻。
折花林动飞红雨,洗砚池虚散紫云。
到处能吟诗满轴,逢谁不说思超群。
日暮独回江上舟,江波不尽思悠悠。
虹垂青涧分残雨,风满碧梧鸣早秋。
用世有材须汲引,思君为客久淹留。
黄鹄一飞几千里,高标矫矫离风尘。
宗元有恨为司马,郭泰无名与党人。
富贵致身何用早,是非论事或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