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静处知生乐,喧中见死夸。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香山岁晚惜芳辰,索酒寻花一笑欣。


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若将外物关舒惨,直恐中涂混主宾。

谁开三峡才容练,长使群雄苦力争。


熊氏凋零馀旧族,成家寂寞闭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

回见黄梅雨后天,烟林常在笑谈边。


早时欲到不自果,今日初来端有缘。


无复新声传玉齿,空馀残照满金田。

塘水拍堤科斗生,想君亭子俯幽清。


黄梅雨足野田润,牡曲烟收村墅晴。


莫信人嫌无理闹,颇疑渠有不平鸣。

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


院闲容客读,讲倦许僧听。


部列雕金榜,题存刻石铭。

归来江上一身轻,野服初成拄杖行。


只好白云相伴住,天台庐阜听松声。

只去都门十里强,竹阴流水绕回廊。


满城车马皆知有,每唤同游尽道忙。

凉公驱卒入蔡州,白旄寒压银兜鍪。
有孙不写云台色,却写吾家王子猷。


去年夜半燕中曙,天花散入临淮署。

咫尺糟丘即洞天,狂歌一一总通禅。


无生不使神仙得,却老休将服食传。


双岳乍分空雨外,二江长合乱云边。

袈裟身似岁寒松,白首栖闲祗鹤峰。


蝉已无心长不食,龙犹有角更多聪。


槎江水抱城阴曲,象岭云含塔影重。

江山故宅一丹丘,手泽萧森古木秋。


放逐若非同澧浦,文章争得老罗浮。


虹桥已为灵妃作,玉带还因老宿留。

风俗河鲀重,秋来味更和。


大罾渔父少,生钓野人多。


白露家家酒,咸潮处处禾。

罢钓归来处,榕边系小舠。


龙过云气乱,鱼上海声高。


水屋栖能稳,渔书著未劳。

督人池馆好,门外即扶胥。


尽日惟烟水,无人只老渔。


蟹多霜降后,鱼上水生初。

少长在维扬,依然认故乡。


金陵佳丽地,不道少风光。


稍望吴台远,行登楚塞长。

平生心事向玄关,一入仙乡似旧山。


白鹤唳空晴眇眇,丹砂流涧暮潺潺。


尝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丹凤何年此地栖,苍山流水入岩扉。


主人早逐长离去,邑子先期驷马归。


修竹万竿终岁碧,蹲鸱千亩入秋肥。

昔年文酒自为情,身外鸿毛万事轻。


暑醉每怜风引梦,夜归多见月随行。


重寻兰若馀芳在,却怪桑门老态生。

晚麦芒乾风似秋,旅人方作蜀门游。


家林渐隔梁山远,客路长依汉水流。


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

郁郁名山瑞气藏,青囊闻说受曾杨。


三秋落日悬高陇,一片飞云堕太行。


松柏望中愁并远,蓼莪吟处梦偏长。

风雨虚空不可凭,如何上下恣飞腾。


神仙变化谁能识,笑杀终南谭景升。

千山万水入登临,犬吠鸡鸣杳莫寻。


试问白云深几许,仙家更在白云深。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


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水色碧于黛,花光红若霞。


连甍架飞栋,即此是仙家。

大块多噫气,斯斋众响俱。


其南为梵宫,其西为仙壶。

架上白鹦鹉,窗前绿牡丹。


何如航海客,亲至落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