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榜舟溯回溪,夏潦适川涨。


惊湍激怒澜,怪石立异状。


篙师巧为计,巨细施石上。

神山失凭依,漂泊西南州。


连峰蟠秀气,作镇苍溟陬。


世传朱明洞,深秘未易求。

竟夕北风号,春回雨已膏。


归程离海峤,旧服理绨袍。


宿瘴须寒压,清愁欲醉逃。

去年八月十八夕,前年八月十八朝。


宝带桥边观串月,钱塘江上弄惊潮。


今年此夕何萧索,秋雨泙澎沉月魄。

早是清明应候风。
势如沧海浪、怒号空。
更兼泼火雨冥蒙。

风雨应愁垫角巾,相看浑笑出途贫。


知津更试轻舟捷,谙路宁论老骥驯。


眼底风波怀共济,望中仙侣诧傍人。

客到寻常不整巾,旋羞鸡黍供清贫。


孤舟分袂秋同迥,独鹤随筇晚自驯。


曾迓雪中回剡曲,定从花外说秦人。

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


对菊莫谈当世事,品茶犹识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

孤鹤长松颠,独宿万岩雨。


龙湫在石脚,引袂时一取。


惊风折乔木,飞焰猎窗户。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儒官少公事,闲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渡头急雨鸣森木,木杪颠风飞大屋。


没腰寒水稻生芽,满眼青泥车折轴。


山行值雨舟值风,穷愁日日烦天公。

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
门外流水流澶漫,河边古木鸣萧森。


夐无禽影,寂无人音。

西郊秋日暮,雨细更风斜。


应为重阳近,来催菊着花。

东圃春馀丽,西亭昼不哗。


雨来留听竹,风起罢看花。


堂是裴公野,庄仍李相家。

仲夏阴晴半,林塘水石隈。


窗云开远色,檐日度轻雷。


雨阻东山屐,天留北海杯。

阴霾连日恶风生,老去愁多骨亦惊。


天色昏昏转黄浊,春光冉冉又清明。


邻家醁酒初开瓮,游女香车不出城。

练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


老疾日渐退,馀生天所怜。


蝎行窗纸响,蛾扑烛花偏。

万山欲驾云飞去,风雨江声挟东注。
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藤厓高下县太阴,霾雾冥蒙露江树。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乌轮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龙方戏水。
力撼乾纽摇坤维,骇听东南大风起。


大风吹云云飞扬,八荒一气云茫茫。

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
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

痴龙兀挟云阵舞,海天十日九风雨。


脉脉隔江不得语,冒雨寻僧禅趣古。


何期海上听潮人,心花怒发天地春。

七忠祠前陈羽舞,闪闪云旗降风雨。


荒山夜出英灵语,如闻此会足千古。


谁其尸者狮山人,万里来话琼林春。

万石捧云郁飞舞,神龙出布状元雨。


寒鸦无语杜鹃语,心悯大忠来吊古。


等是金鳌背上人,悲歌重写沁园春。

四山风紧湿云流,落叶声中客倚楼。


蕙怨兰啼千里梦,蛩烟雁雨一城秋。


伯龙鬼笑谋何拙,洗马人言意始愁。

蓑笠寒飕飕,一篙背拳曲。


有人方醉眠,酒醒失茅屋。

风雨萧条歌慨慷,忽思往事已微茫。


山人酒劝花间月,秦女筝弹《陌上桑》。


灯影半窗千里梦,泥涂一日九回肠。

枫树萧萧野水西,楚天云雨正凄迷。


沧江欲暮风潮急,谁泛扁舟更出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