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久别鹓鸾侣,深随鸟兽群。


教他远亲故,何处觅知闻?


昔日青云意,今移向白云。

圯下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识天真。


十年却见谷城下,寂寞同收一梦身。

东南有高丘,下临万家邑。


汪洋浃春润,沃衍盛秋入。


群山若浪波,起伏翠重袭。

黄石矶头波乱流,前军铙吹后宫愁。


莫因鱼服怜牙爪,自有真龙在上游。

终日崎岖山谷间,雨馀林下水潺潺。


炎方六月不知暑,端为先生从此还。

玉溅珠跳雷雹声,岩端飞瀑蔽林芿。


呼童取斧开蒙密,一使行人心目清。

月色今宵恰满规,有山如此愧来迟。


金堂石室不到处,涧水松声无尽时。


麻姑凌寒或送酒,木客入夜同吟诗。

大涤山南芳草秋,风吹薜荔红泉流。
先生讲堂在空翠,明星晓映苍龙湫。


中藏宝书石窟幽,武夷仗策凝清眸。

从来不厌病,以此入无生。


万境皆休歇,一心无所轻。


鸟归深树噪,月向高空明。

大雪满山城,惊闻屐齿声。


本非安道室,真接剡溪情。


小阁梅花笑,寒灯秫酒清。

方壶道人画黄石,曾过东阿亲见之。


奇花夜发星火迸,神穴夏通雷雨垂。


玉芝下茁紫云盖,琪树上列黄金枝。

为有君臣义,人间无所逃。


婺源一蹶后,含笑看欧刀。

读史数行泪,看天万古心。

从来殉国者,不必受恩深。

圣学不嗣千馀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榖城山畔旧田家,坐客开尊对晚霞。


种秫新醅陶令酒,为园近接邵侯瓜。


同时朋好人谁在,早岁行藏鬓已华。

岧峣片石枕双流,载酒登临欲暮秋。


万古长留高士传,一编曾启帝师筹。


川原回合浮佳气,烟树微茫结远愁。

坐倚青山望翠微,堂高不碍掩荆扉。


千岩落照遥含雨,万壑秋云近上衣。


世路风尘归后少,故人书疏别来稀。

十年几赋榖城秋,五月还登百尺楼。


过雨林光浑似染,拍天岳色莽难收。


一丘自遂逃名计,三策谁怀济世忧。

山居涉长日,散发不容簪。


酒熟床头漉,诗成枕上吟。


移花常待雨,种树稍成阴。

尘编寥落千秋事,野客停舟问隐居。


烟月高名兴汉后,风云远略避秦馀。


赤松仙子依丹室,黄石山精护素书。

黄石丛祠在,人传太母名。


子功全故国,神鉴定佳城。


香火千家盛,冠裳八座荣。

惊传一骑到江干,绕遍梅花泪未干。
邓禹几能扶汉室,钟仪终不改南冠。
空馀短剑龙文暗,好付残躯马革寒。
江东桥上望,山上邺山堂。
道学无馀子,先生有瓣香。
艰难丁末造,阅历冷沧桑。
后游从二客,老兴拟东坡。
北斗天容净,南山树色多。
炎威消酷吏,幻梦冷春婆。
榖城黄石庙,古木白云深。
黄石有存没,素书无古今。
老聃三世梦,孺子一生心。
飙轮飞盖借闲身,遂有高梁破锦茵。
出郭泉流银汉近,过桥柳色玉条新。
斜连殿角阆风晚,坐忆江南绿树春。
素书传孺子,黄石是吾师。
何事谷城道,披榛寻古祠。
风生雕虎啸,日落蹇驴疲。
使从徐方来,执讯如双鱼。
遗我黄石器,副之怀素书。
素书与黄石,得之宜在徐。
岁暮何时更远游,刘蕡下第我色羞。
阳春自古难为和,明月如今肯暗投。
宿诺不轻连璧友,新盟借重捍城侯。
佳人最爱石榴红,染作轻裙步履同。
唯有此花难入意,任教荣悴逐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