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模。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翻译
《折杨柳》那样的流行新曲众人争相传唱,而我却独自应和先生那古朴的《于蔿于》。
只相信美玉藏在匣中终有售出之日,又怎知碗脱成型原本就无需固定模具。
我追随冰清之叟(指王郎)前来仕途游历,也甘愿陪伴清瘦的仙人,自号为儒。
我们兄弟皆为天下杰出之士,我也曾到过边远海滨之地。
不必担忧浓雾遮蔽了山谷中的松柏,终究害怕的是彩虹之梁难以承受沉重的栋梁之材。
您的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如同锯木碎屑般纷繁,写的小诗却如串串珍珠般意味隽永。
感激您在我生日之际以诗祝寿,祝愿我晚年岁月不衰不竭。
目前尚无法回赠您青玉案那样的厚礼,只能先寄上建溪新制的茶饼二十一片,如截取云中肥腴之精华。
以上为【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的翻译。
注释
1. 王郎:指王定国(王巩),苏轼好友,曾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
2. 《折杨》:即《折杨柳》,汉代以来流行的乐府曲名,象征世俗喜爱的通俗音乐。
3. 《于蔿于》:唐代元结所作古调,音调古拙,少人欣赏,此处比喻王郎诗风高古。
4. 椟藏终自售:典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比喻贤才终将被识用。
5. 碗脱本无模:碗脱是一种面食,可随意成型,无固定模具,此处喻人生或创作不必拘泥成法。
6. 冰叟:冰清之叟,赞美王郎品行高洁,亦可能戏称其年长。
7. 臞仙:清瘦如仙,指隐逸高士,苏轼自谓或共指二人清贫守道。
8. 棠棣:《诗经·小雅·棠棣》篇名,歌颂兄弟情谊,此处喻与王郎情同兄弟。
9. 芙蓉:可能指木芙蓉,亦或借指美好事物,此处言曾至海边城邑(如杭州、惠州等地)。
10. 建溪新饼截云腴:建溪,在福建,宋代著名贡茶产地;茶饼形如月,故称“截云腴”,即从云中采撷的膏腴之物,极言茶之珍贵。
以上为【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在生日时收到友人王郎的贺诗后所作的酬答之作,兼寄茶叶以表谢意。全诗情感真挚,既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与高洁的志趣。诗中融合了自谦、感念、哲理与生活情趣,语言典雅而不失风趣。通过“椟藏终自售”“碗脱本无模”等比喻,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借“松柏”“虹梁”等意象,暗喻才德之士虽处困境亦不改其志。末尾以茶代礼,体现宋代文人以茶会友、清雅相交的风尚。整体结构严谨,用典精当,情理交融,是苏轼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酬赠兼生日答谢之作,兼具抒情、议论与写实。开篇以《折杨》与《于蔿于》对比,既赞王郎诗格高古,又暗含知音难遇之慨,奠定全诗清雅基调。中间数联多用比喻与典故,如“椟藏终自售”表现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碗脱本无模”则透露出苏轼崇尚自然、不拘一格的创作观与人生哲学。“冰叟”“臞仙”等词充满谐趣与敬意,体现二人交情深厚且精神契合。
“棠棣”“芙蓉”二句拓展时空,既有兄弟并立之荣光,又有宦海漂泊之实录,情感层次丰富。颈联转而议论,以“雾谷霾松柏”喻环境压抑,然志节不改;“虹梁荷栋桴”则反衬重任难承,流露忧患意识。随后盛赞对方言论如“锯屑”之丰、“连珠”之妙,生动形象。结尾由感念转入实际行动——虽无贵重回礼,但以名茶相寄,细节见真情。全诗融哲思、情谊、生活于一体,语言凝练而意蕴悠长,充分展现苏轼“以文为诗”“以理趣入诗”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七:“此诗格律谨严,用典浑成,非深于学者不能道。‘锯屑’‘连珠’之喻,尤为新警。”
2. 《宋诗钞·东坡集》评:“王定国寄诗称寿,公以茶报之,情意两至。诗中不独酬答得体,且寓身世之感,襟怀洒落。”
3. 《瓯北诗话》卷五:“苏集中酬赠之作最多,而此首尤见真挚。‘未办青玉案,先寄截云腴’,清而不寒,俭而不陋,足见风雅。”
4. 《历代诗话》引《竹坡诗话》:“东坡生日多有贺者,唯王定国诗能动其衷,故答诗特加郑重。‘椟藏’‘碗脱’二语,盖自况其出处之际也。”
5. 《苏诗补注》引查慎行语:“‘高论无穷如锯屑’,俗语点化入诗,妙不可言;‘小诗有味似连珠’,对仗工稳而意趣盎然,此东坡所以擅场也。”
以上为【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