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翻译
我本是庸常之人,实在不懂世事机巧,闲居退隐对您范景仁而言岂会是难事?
您的志向宏大,我又何须担忧;但言辞过于深刻,听者反觉寒心。
您忧国忧民,虽早生华发,却仍有驻留人世、济世救民的丹心妙术。
能与您相逢共饮已是人生至乐,若能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则更得自在。
去年我跋涉万里,走过蜀地千回百转的山路。
如今虽近晚年,身体反而更加康健,登山的兴致仍未减退。
西行只为品尝樱笋鲜味,东道之上尽是贤才俊彦。
拄着拐杖,带着孩子同行,园中亭台也乐意借给宾客游览观赏。
在斑竹寺前折花赏景,在石楼滩边戏水嬉游。
卖马时怜惜它年老毛白,雷声突响竟吓得韩愈失笑(自嘲胆怯)。
苔藓上题写着“洞府”二字,松树如盖覆盖着天坛般的高台。
我愿试着与刘夫子一同,重新寻访靖长官的遗迹。
以上为【送范景仁游洛中】的翻译。
注释
1. 范景仁:即范镇,字景仁,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与苏轼交厚,以直言敢谏著称。
2. 小人真闇事:苏轼自谦之语,“小人”指自己,“闇事”即不明事理。
3. 闲退岂公难:意思是像范景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退隐闲居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4. 道大吾何病: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意为志向远大,个人困顿不足为虑。
5. 言深听者寒:指言论深刻尖锐,常使听者感到不适或畏惧。
6. 驻世有还丹:比喻虽处逆境,仍有济世之心或延年益寿之术。“还丹”为道教术语,指炼制可使人返老还童的仙药。
7. 投老身弥健:到老年反而身体更健康。“投老”,临老之时。
8. 西游为樱笋:指春季出游洛阳,以品尝新鲜樱笋为目的,体现文人雅趣。
9. 东道尽鹓鸾:比喻所经之地多贤才。“鹓鸾”为传说中的瑞鸟,喻指高洁之士。
10. 靖长官:可能指曾任地方官的隐士或道士,具体事迹待考,此处借指隐逸高人。
以上为【送范景仁游洛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予友人范景仁(范镇)之作,题为《送范景仁游洛中》,实则并非单纯送别,而是借送行之名,抒写自身情怀,兼寄政治理想与人生感悟。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平易而意蕴深厚。诗人以“小人真闇事”自谦,衬托范景仁之高洁;又通过回顾自己贬谪蜀地的经历,展现其不屈精神与旷达胸襟。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敬重,也有对仕途险阻的感慨,更有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向往。整体情感真挚,格调高远,体现了苏轼晚年思想趋于淡泊却又不失热忱的特点。
以上为【送范景仁游洛中】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排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自谦起笔,反衬范景仁人格之高,既表达敬意,又暗含政治失意的无奈。继而转入自我剖白,抒发“道大言深”的孤独与“忧时早白”的忠忱,情感沉郁而真挚。中间数联描写游历生活,从万里蜀道到洛中胜景,由苦旅转向闲适,展现苏轼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诗中“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一联,堪称人生哲理的凝练表达,体现了其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境界。尾联借寻访隐士之举,寄托超然物外之志,余韵悠长。全诗用典自然,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平淡中见深邃”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送范景仁游洛中】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语淡而意浓,于送别中寓身世之感,非徒应酬之作。”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引冯舒语:“‘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十字,足为千古直臣写照。”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通体清健,中幅写景处尤见风致,如‘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真是画笔不到。”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晚年诗渐入平淡,然骨力仍在。此诗‘去年行万里’以下,精神不衰,足见其强健。”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收录此诗,但在相关论述中指出:“苏轼赠答之作,往往借他人之行迹,抒己之怀抱,此类诗最见其性情与思想之复杂。”
以上为【送范景仁游洛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