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谁说陶渊明真的贫穷呢?他至少还有一张朴素的琴。
心境闲适,亲手弹奏自得其乐,寄托着那无穷无尽的意蕴。
重阳佳节最令人喜爱,芬芳的菊花也由他自己去寻采。
粗疏的葛巾被酒湿透徒然滤酒,空荡的酒杯还笑着对天虚斟。
忽然有人送来两万钱,颜回那样的贤者实在值得钦佩。
赶紧把钱送给酒店的伙计,千万别违背故人爱酒的心意。
以上为【和陶贫士七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以隐逸、爱菊、嗜酒著称。
2. 素琴:无装饰的琴,典出《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3. 心闲手自适:内心安宁,随意拨弄琴弦,自得其乐。
4. 无穷音:指琴虽无弦,但心意所寄,自有深远之音,喻精神世界的丰盈。
5. 佳辰爱重九: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陶渊明有《九日闲居》等诗,喜于此日饮酒赏菊。
6. 芳菊起自寻:语出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谓其亲自采菊。
7. 疏巾叹虚漉:疏巾,指粗葛制成的头巾;漉,过滤。陶渊明常以头巾滤酒,滤后仍戴头上,事见《宋书·隐逸传》。虚漉,言酒已尽而犹漉之,形容嗜酒而贫。
8. 尘爵笑空斟:爵,酒器;尘爵,积尘的酒杯;空斟,无酒而作斟酒状。形容家贫无酒仍不失雅趣。
9. 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饷,赠送;颜生,指孔子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典范。此句谓有人赠钱,而颜回式的人物更值得敬佩,暗赞陶渊明不因贫改节。
10. 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保,指酒肆中服役之人,或解作“保管者”。意为立即把钱送到酒家,换酒痛饮,以不负故人赠金助饮之心。体现陶渊明率真任性的性格。
以上为【和陶贫士七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组诗为和陶渊明《贫士》之作,共七首,此处所引为其中一首。本诗借咏陶渊明之清贫高洁,抒发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慕。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崇尚自然、安贫乐道,而陶渊明正是他精神上的楷模。此诗通过描写陶渊明虽贫而不失志趣的生活细节——素琴、采菊、漉酒、拒馈——展现其超然物外的人格境界。苏轼在赞颂中融入自身情感,既表达了对古人风骨的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在困顿中坚守节操的情怀。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和陶”诗特有的冲淡醇厚之美。
以上为【和陶贫士七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这首和陶诗以简练的语言再现了陶渊明安贫乐道、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开篇“谁谓渊明贫”一句反问有力,立即将物质之贫与精神之富对立起来,点明主题:真正的富有在于内心的自由与自足。一张“素琴”虽无弦,却能“寄此无穷音”,象征着超越形式的精神寄托。接着写重阳采菊、漉酒空斟等生活细节,生动刻画出一位虽处清贫却情趣盎然的隐士形象。后四句转入对人格的礼赞,援引颜回典故,将陶渊明置于儒家理想人格的谱系之中,又以“急送酒家保”的举动凸显其率真本色。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既有对陶公生活的细腻描摹,又有对其人格的高度升华。苏轼以陶自况,在追和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表现出他对“贫而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切认同。风格上继承陶诗平淡自然之风,却又蕴含深意,堪称“和陶”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和陶贫士七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蔡绦《西清诗话》:“东坡晚年,酷爱渊明诗,尝和其《贫士》《饮酒》诸篇,皆清远有味,盖得其神髓也。”
2.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苏子瞻和陶诗,如陶之嫡嗣,非特形似,实得其性情之正。”
3.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此首婉而多风,言外有无穷感慨,非徒称美渊明也。”
4.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于宋人和陶亦有评曰:“苏子瞻和陶,能以旷达之怀,写恬退之致,其于‘素琴’‘空爵’之句,尤见胸次洒落。”
5. 近人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苏轼和陶,实寓己身之感遇,借彼之酒杯,浇己之块垒,此诗‘心闲手自适’一联,尤为夫子自道。”
以上为【和陶贫士七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