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脚踏平都山上的古老洞天仙境,不知不觉间自己的身体仿佛已升入云端。抬头四望,天地辽阔无垠,日月星辰仿佛都任由我伸手可攀。
以上为【失题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失题二首:原诗题已佚,后人辑录时暂拟为“失题”,共两首,此为其一。
2.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3. 平都:即平都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位于今重庆市丰都县境内,相传为阴长生、王方平修道成仙之处,故又称“鬼城”,但在此诗中取其“仙山”之意。
4. 古洞天: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福地”,平都山被列为第三洞天。
5. 足蹑:脚踏,踩踏。
6. 此身不觉到云间:指登山过程中仿佛不知不觉进入云端,有超凡脱俗之感。
7. 抬眸:抬头看。
8. 四顾:向四周看。
9. 乾坤:天地。
10. 任我攀:任凭我攀摘,极言其高可亲近日月星辰,表现豪迈气概。
以上为【失题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虽题为“失题二首”,实则抒发诗人超然物外、豪情万丈的精神境界。苏轼以游仙之笔写登临之感,将现实登山体验升华为精神上的腾跃。诗中“足蹑”“不觉”写出一种自然无碍的飞升感,“四顾乾坤阔”展现宏大的宇宙视野,末句“日月星辰任我攀”更是以夸张手法表现主体精神的自由与豪迈。全诗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体现了苏轼旷达胸襟与浪漫情怀的融合。
以上为【失题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登仙图景。首句“足蹑平都古洞天”点明地点与行动,平都山本为道教圣地,赋予全诗神秘色彩。“此身不觉到云间”承上启下,既写登山之高,又暗喻精神升华,仿佛凡躯已脱,步入仙境。第三句“抬眸四顾乾坤阔”视野陡然开阔,由近及远,从山体转向宇宙,体现诗人胸襟之博大。结句“日月星辰任我攀”尤为奇崛,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表达主宰天地的豪情,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此句不仅展现苏轼个性中的自信与狂放,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全诗短短二十字,却气魄宏大,意象壮美,堪称七绝中的佳作。
以上为【失题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诗虽题佚,然气象峥嵘,有凌云之概,东坡登临之作,每于不经意处见雄才。”
2. 《宋诗钞》(吴之振等编):“‘日月星辰任我攀’,语极豪纵,非东坡不能道。”
3.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引《纪评苏诗》:“起句平稳,次句便入神境,三句拓开,结句直欲拿云,此等诗读之令人心胸顿阔。”
4. 《唐宋诗醇》(清高宗敕编):“通体清逸,而骨力自遒,所谓天马行空,不受羁绁者。”
以上为【失题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