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冰雪消融,屋檐上的鸳鸯瓦间已流淌下融化的雪水;春风和暖,室内燃着犀角饰的熏炉仍压着帐帷。
在明月照耀下,隐约传来悠扬的紫箫声,缥缈远去;宫门如玉,桂树的影子在夜晚参差摇曳。
以上为【夫人阁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夫人阁:宫廷中贵族女性居所,此为组诗题名,可能作于端午或其他节令应制场合。
2. 雪消:积雪融化,点明初春时节。
3. 鸳瓦:成对的瓦片,常用于宫殿建筑,因两两相对如鸳鸯得名,象征华美建筑。
4. 流澌:流动的冰水,指融雪后屋檐滴水。
5. 风暖:春风和煦。
6. 犀盘:饰有犀角的香炉托盘,或指燃香用的器具,代指室内熏香。
7. 尚镇帷:仍压着帷帐,指香炉置于帐中未撤,暗示室内温暖仍需熏香。
8.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9. 紫箫:华美的箫,紫色象征高贵,或指箫身色泽。
10. 璧门:如玉般洁白光洁的宫门,璧喻其美,亦可指皇宫正门。
以上为【夫人阁四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夫人阁四首》之一,作于宫廷节日或特定庆典之际,题为“夫人阁”,应是为宫廷女性居所而题的应制之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冬去春来时节宫廷中的静谧与雅致。诗人以“雪消”“风暖”点明时令转换,借“鸳瓦”“犀盘”“璧门”“桂影”等富丽意象勾勒出宫廷生活的精致氛围。末句“缥缈紫箫明月下”引入听觉意象,使画面由静转动,增添空灵之感。整体风格含蓄典雅,意境清幽,体现了宋代宫廷诗的审美趣味。
以上为【夫人阁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宫廷春夜之景,动静结合,视听交融。首句“雪消鸳瓦已流澌”从视觉与触觉入手,写出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鸳瓦流澌,细节生动。次句“风暖犀盘尚镇帷”转入室内,虽已回暖,但熏香未息,体现宫廷生活的细致讲究。第三句“缥缈紫箫明月下”陡然拓展意境,箫声自月下传来,虚实相生,引人遐思。结句“璧门桂影夜参差”以光影收束,桂影婆娑,映照玉阶,营造出清幽静谧的夜境。全诗无一情语,却情韵自生,展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亦能保持艺术高度的功力。虽为节令应酬之作,却不落俗套,兼具富贵气与书卷气。
以上为【夫人阁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夫人阁诸作,虽应制体,然风神俊逸,不减唐音。”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写景清丽,语带仙气,‘缥缈’‘参差’字妙得月夜神韵。”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四首皆工,此首尤以三、四句胜,有不食人间烟火之致。”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应制诗往往能脱出颂圣窠臼,此诗写景空灵,足见才情。”
以上为【夫人阁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