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我兄绿发蔚如故,已了梦幻齐人间。
蛾眉劝酒聊尔耳,处仲太忍茂弘孱。
三杯径醉便归卧,海上知复几往还。
连娟六幺趁蹋鞠,杳眇三叠萦《阳关》。
罗浮道人一倾盖,欲系白日留君颜。
应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许缀蓬莱班。
翻译
白居易两鬓如霜草般斑白,才明白辞官归隐、告别仕途是必然的选择。我的表兄却依然满头青丝、神采焕发,早已超脱梦幻尘世,心境平和自在。歌女劝酒不过是短暂欢娱,王敦狠心驱逐乐伎,王导软弱无奈,皆不足道。三杯酒下肚便径直醉倒归卧,茫茫海天之间,还能有几次相见往来?舞女轻盈地跳着六幺舞伴着蹴鞠游戏,笛声悠远地回旋着《阳关三叠》的曲调。酒醒梦断之后又剩下什么?唯有落花随水流去,空余一片寂静的青山。忽然半夜传来铙鼓之声,惊破清梦,那轮明月仿佛也不容隐逸之人攀附。临别赠言别无他物,只有一句叮嘱:切莫让岭南的瘴气沾染了你的发髻。罗浮山的道人与你一见如故,真想挽住流逝的时光,留住你青春的容颜。你应该知道我本是天上掌管香案的仙吏,来日或可许你一同列入蓬莱仙班。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翻译。
注释
1. **追饯**:追赶送行。苏轼被贬惠州,闻表兄陈正辅至博罗,特地前往相送。
2. **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此处借其晚年退居洛下称“谢遣素与蛮”,指辞去官职,远离政务。“素”可能指素心,“蛮”或指岭南之地,亦有解作“俗务”者。
3. **谢遣素与蛮**:辞别世俗事务与南方边地官职,暗喻归隐。
4. **绿发蔚如故**:形容陈正辅头发仍乌黑茂盛,青春未老。
5. **已了梦幻齐人间**:已看透人生如梦,达到超脱境界。
6. **蛾眉劝酒聊尔耳**:美貌女子劝酒只是短暂娱乐而已。
7. **处仲太忍茂弘孱**:用东晋王敦(字处仲)与王导(字茂弘)典故。王敦宠爱乐伎,后因忌其美而杀之,王导劝阻无效,故称“太忍”;王导性格温和,无力阻止,故称“孱”。此句感叹权势中人情感之脆弱。
8. **连娟六幺趁蹋鞠**:形容舞姿柔美,伴随六幺舞与蹴鞠游戏。“连娟”指眉目秀美,引申为姿态优美;“六幺”即“绿腰”,唐时著名舞蹈曲名;“蹋鞠”同“蹴鞠”,古代足球游戏。
9. **杳眇三叠萦《阳关》**:指《阳关三叠》曲调幽远缠绵,表达离情。
10. **罗浮道人一倾盖**:谓与道人一见如故。“倾盖”指途中相遇,车盖倾斜相接,喻初次相见即情谊深厚。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惠州贬所送别表兄陈正辅(字述古)至博罗时所作,融离情、人生感悟与神仙想象于一体。全诗以“追饯”为线索,既写现实中的送别场景,又借梦境、幻觉与仙境寄托深情。诗人通过对比自身贬谪之身与表兄尚能自由往来的境遇,抒发孤独与眷恋之情;同时以“香案吏”“蓬莱班”自喻,表现出超然物外、向往仙界的出世情怀。语言清丽流转,意境空灵深远,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融合儒释道思想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层次分明,由现实送别起笔,转入宴饮场景,再入梦境与幻觉,最后升华为仙境之思,体现出苏轼晚年诗风由沉郁转向空灵的特点。首联借白居易双鬓如霜反衬表兄“绿发蔚如故”,突出其精神矍铄、超然物外的形象,也暗含对自身衰老贬谪的感慨。中间数联描绘歌舞酒宴,看似热闹,实则“酒醒梦断何所有”,归于虚无,呼应佛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思想。
“落花流水空青山”一句意境深远,化用前人意象而更显寂寥,成为全诗情感转折点。夜半铙鼓惊梦,明月不可攀,象征理想难及、自由受限,正是贬谪生涯的真实写照。结尾托意神仙,自称“香案吏”,愿表兄他年共列“蓬莱班”,既是安慰对方,也是自我慰藉,将人间离愁升华为超越时空的仙缘。
全诗用典自然,音韵流畅,情思跌宕,既有深沉的人生哲理,又有飘逸的浪漫色彩,堪称苏轼晚年七古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情景交融,托意高远,于离别中见旷达,非晚岁不能道。”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查慎行语:“‘落花流水空青山’,信手写出,自有天然之致,较刻意求工者更胜一筹。”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明月不许幽人攀’,语极悲凉,写出迁客孤怀,非寻常送别语所能及。”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十九:“此诗多用仙语,而情实真挚,盖以神仙之想写人间之别,愈见其哀而不伤。”
5.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通篇以梦幻为骨,以山水为色,以仙吏蓬莱为结,结构如行云流水,自成高格。”
以上为【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