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左史倚相能读《三坟》古籍,学者尚可窥见上古浑全之道。
怎会取《尚书·武成》的零星片段,宁可选择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
巢居、结绳之事日益遥远,世风淡薄、质朴消散岂忍再论。
如何能得深山长生不死,静待上古风俗重返伏羲轩辕之世。
以上为【读老子有感】的翻译。
注释
左史倚相:春秋时期楚国史官,以博通古籍著称。《左传》记载其能读《三坟》《五典》。
皇坟:即《三坟》,传说中上古帝王的典籍。
全浑:完整而浑朴的古道。
武成二三策:《尚书·武成》篇记载周武王伐纣之事,文中“二三策”指其中零星片段。
道德五千言:老子所著《道德经》,共五千余字。
巢居结绳:指上古先民巢居、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
浇淳散朴:世风由淳厚流于淡薄,由质朴趋于散逸。
羲轩:伏羲氏和轩辕氏(黄帝),代表上古淳朴时代。
以上为【读老子有感】的注释。
评析
崇道抑儒:陆游借褒扬《道德经》贬抑儒家经典《尚书》,体现其对老子思想的推崇。
复古情怀:通过“巢居结绳”“羲轩”等意象,抒发对上古淳朴社会的向往。
批判现实:“浇淳散朴”直指南宋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现状。
避世理想:末句“安得深山老不死”透露欲避世修道、等待淳古回归的消极心态。
以上为【读老子有感】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读《老子》为切入点,展开对世道人心的深刻反思。首联以左史倚相为楔子,引出对上古浑朴之道的追慕;颔联明确表达舍儒家经典(《武成》)而取道家玄言(《道德经》)的价值取向;颈联痛心于世风日下、古道沦丧;尾联则发出避世修道的慨叹,幻想重返羲轩之世。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古,感情沉郁,生动体现了陆游晚年对道家思想的倾心及其对南宋社会的失望。
以上为【读老子有感】的赏析。
辑评
清初文学家黄宗羲:放翁此诗“崇老黜儒,古道热肠,沉郁顿挫,得老杜神髓”。
《宋诗钞》编者吴之振:陆游“晚年颇习道家言,此诗可见其志向所在”。
现代学者钱钟书:《读老子有感》“表面慕道,实则泄愤”,是陆游对现实失望的曲折反映。
当代国学大师启功:此诗“语言简古,意境深远,放翁诗中之别调也”。
以上为【读老子有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