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雨声聒耳片刻不停歇,云气笼罩山峦犹未散开。
岂敢怨恨终年只能穿粗布短衣,却惊异十月天竟有奔雷震响。
牵引藤萝姑且修补茅草屋顶,饭中掺豆何妨佐以芋艿根茎。
莫要嘲笑赋诗没有杰出诗句,近年来万事皆学会低头摧折。
以上为【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的翻译。
注释
1. 短褐:粗布短衣,《史记·孟尝君列传》"士不得短褐"
2. 奔雷:十月雷震属气候异常,《礼记·月令》"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
3. 牵萝补茆:化用杜甫《佳人》"牵萝补茅屋"
4. 饭豆羹芋:豆饭芋羹指清贫饮食,《汉书·翟方进传》"饭我豆食羹芋魁"
5. 低摧:低头摧折,韩愈《县斋有怀》"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以上为【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反常的十月雷雨为切入点,通过"敢恨终年短褐"的自我解嘲与"但惊十月奔雷"的物候异象,在平凡生活场景中寄寓深沉的人生感慨。尾联"万事学低摧"的坦然自白,既承续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创作观,又展现陆游晚期"诗到无人爱处工"的艺术追求,在简淡语言中蕴含宋诗特有的理趣与韧劲。
以上为【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的评析。
赏析
此诗在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描写中暗藏多重意蕴。首联以"聒耳未开"的绵密雨景营造压抑氛围,与诗人晚年困守乡里的处境形成同构。颔联"敢恨"与"但惊"的转折尤见匠心:将对物质匮乏的超越性态度与对自然异象的敏锐感知并置,暗含《春秋》"纪异而说不书"的微言大义。颈联"牵萝补屋"的窘迫与"饭豆羹芋"的坦然,既是对杜甫"恒饥稚子色凄凉"的隔代呼应,又体现理学"素贫贱行乎贫贱"的修养境界。尾联突然转向诗学自省,"无杰句"的自谦实为对雕琢诗风的反拨,"学低摧"三字更将物理层面的躬身劳作升华为精神层面的生存智慧,与杨万里"不是老夫诗句好,老夫襟抱向来宽"共同构成南宋中兴诗人的人格写照。
以上为【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敢恨终年惟短褐』较东坡『先生食饱无一事』更高一着,以其真率处见性情。"
2.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后四句即渊明『躬耕非所叹』意,而『学低摧』三字尤见宋人格理之深。"
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此诗作于嘉泰二年冬,时放翁七十八岁,『十月奔雷』实纪当时气候异常。"
4. 程千帆《古诗考索》:"结语与《小园》『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同看,可见放翁晚年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以上为【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