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hóng bù há má。
本草纲目 · 虫部 · 蛤蟆。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jīng má qì wèi xīn hán yǒu dú。
释名 惊蟆 气味 辛、寒、有毒。
zhǔ zhì fēng rè xié bìng。
主治 风热邪病。
yòng há má shāo huī zhū shā,
用蛤蟆(烧灰)、朱砂,
děng fēn wéi mò,
等分为末,
měi fú yī qián,
每服一钱,
jiǔ sòng xià。
酒送下。
yì tiān fú sān cì,
一天服三次,
jí xiào。
极效。
luǒ lì kuì làn,
瘰疬溃烂,
yòng hēi sè há má yí gè,
用黑色蛤蟆一个,
qù cháng,
去肠,
huǒ bèi,
火焙,
yán wèi mò,
研为末,
diào yóu fū tú。
调油敷涂。
tóu shàng ruǎn jiē。
头上软疖。
yòng há má bāo pí tiē huàn chù,
用蛤蟆剥皮贴患处,
shōu dú jí yù。
收毒即愈。
fù shé shì shāng。
蝮蛇螫伤。
yòng shēng há má yí gè,
用生蛤蟆一个,
dǎo làn fū shāng chù。
捣烂敷伤处。
以上为【本草纲目·虫部·蛤蟆】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牛,羊,水牛,马乳,并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浓厚味胜。气味甘,酸,寒,无毒。
释名土瓜、钩、老鸦瓜、马瓞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须。气味(根)苦、寒、无毒。(子)酸、苦、平、无毒。
释名苦薏。气味(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主治无名肿毒。
释名亦名海石、水花。气味咸、平、无毒。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释名
亦称白龙粉。为白净朴硝,先与萝卜处同煎,后与甘划同煎,再经火煅制成。
气味辛、甘、冷、无毒。
主治《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宋代王怀隐等人著的《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显然,洗手足水就是洗过手足的水。
释名亦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汤。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霍乱转筋(以器装汤熨烫患部,又把足底汤热,汤冷须换热),冻疮,痈肿,火眼赤乱,蝎虿咬伤等。
释名筒桂、小桂。气味(皮)辛、温、无毒。主治养精神,和颜色。
王世贞 · 明代 · 诗
周武平晋阳,六合在掌指。如何后嗣昏,庙社同齐址。诚臣抱吁虑,直哉乌丸轨。
李纲 · 宋代 · 诗
贫者无置锥,富者连阡陌。嗟予亦何幸,伏腊粗能适。但使岁事丰,便足给朝夕。
樊增祥 · 清代 · 词
楝花风细。帘卷湘波翠。过午双柑人不至。
李昱 · 明代 · 诗
平生礼乐作元戎,馀事机谋立武功。铁马南征如昨日,戈船东下忽秋风。龙文夜泣床头剑,苔锦朝侵壁上弓。
顾璘 · 明代 · 诗
残月照虚牖,饥乌起前林。物色岂殊昔,今晨伤我心。揽衣出庭户,载酒候城阴。
刘崧 · 明代 · 诗
溪泉依旧石泉通,故旧飘零土室空。却忆清江刘处士,曾同绝顶坐松风。
孙蕡 · 明代 · 诗
约客听琴扫石台,竹门咿轧倚风开。空山日暮碧云合,天外美人来不来。
姜特立 · 宋代 · 诗
令尹宣和气,冰花两度开。德星方此聚,瑞应瞥然来。玉篆萦红炬,天酥落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