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hóng bù huí chóng。
本草纲目 · 虫部 · 蛔虫。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rén lóng。
释名 人龙。
qì wèi dà hán。
气味 大寒。
zhǔ zhì duō nián fēng yǎn。
主治 多年风眼。
yòng huí chóng wǔ tiáo,
用蛔虫五条,
shài gān,
晒干,
yán wèi mò,
研为末,
jiā nì fěn yī qián shí dǎn bàn qián,
加腻粉一钱、石胆半钱,
gòng yán wèi mò diǎn yǎn。
共研为末点眼。
měi rì èr sān cì。
每日二、三次。
yī qiè lěng lòu。
一切冷瘘。
hé rén tǔ huí chóng shāo huī tú chá。
和人吐蛔虫烧灰涂搽。
tú qián yǐ gān cǎo tāng xǐ jìng huàn chù。
涂前以甘草汤洗净患处。
xiǎo ér chì yǎn tāi chì yǎn huò fēng chì yǎn。
小儿赤眼(胎赤眼或风赤眼)。
yòng xiǎo ér tǔ chū de huí chóng èr zhǎng,
用小儿吐出的蛔虫二长,
zhuāng cí hé zhōng,
装磁盒中,
zhǐ fēng hǎo,
纸封好,
mái shī dì nèi。
埋湿地内。
guò wǔ tiān qǔ chū,
过五天取出,
shōu cún zhī shuǐ。
收存汁水。
měi rì yǐ zhù zhàn zhī diǎn yǎn。
每日以箸蘸汁点眼。
cǐ fāng míng yù zhù jiān。
此方名“玉箸煎”。
以上为【本草纲目·虫部·蛔虫】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曾,音层。曾青,即层青。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
集解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如细砂者也。附方消渴引饮。
释名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主治牛皮血癣。用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三钱、花椒一钱半,共研为末,腊猪油调搽。
释名夜光、熠、景天、救火,据火、挟火。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明目,疗青盲,治小儿火疮伤等。
释名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霍乱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
主治枯瘤赘痔乳,食瘘疬并诸疮恶肉。修治用砒石二两,木鳖子仁、巴豆仁各半两,硇砂二钱,为末,用木鳖子油、石脑油和成一块,油裹,埋土坑内,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收用。孤滔曰:“土黄制雄黄。
释名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释名八担杏、忽鹿麻。气味甘、平、温、无毒。主治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
张耒 · 宋代 · 诗
衰荷有馀姿,秋水清更急。木落天宇宽,庭虚山气入。寒鱼渐受钓,野果晴可拾。
赵师秀 · 宋代 · 诗
转曲认幽栖,斋名壁上题。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沟泥。养静抛书册,销闲倚杖藜。
王世贞 · 明代 · 诗
但使频辞病,吾生乐自偏。已无官长束,兼得故人怜。雨色残虹外,乡心过雁前。
李纲 · 宋代 · 诗
小堂深稳据西偏,插架牙签灿属联。万卷新如手未触,五经嘲解腹空便。子同蒋诩开三径,我学扬雄老一廛。
李梦阳 · 明代 · 诗
瓶中海棠亦太剧,细小翠拥胭脂深。秾姿故薰欲醉眼,芳信暗传尝苦心。偶逢一枝已自惜,若临全树更须吟。
刘敞 · 宋代 · 诗
阴山天下险,鸟道上棱层。抱石千年树,悬崖万丈冰。悲歌愁倚剑,侧步怯扶绳。
凌云翰 · 元代 · 诗
海波寒浸玉蟾蜍,勾引清风入座隅。借得诗人掣鲸手,骊龙颔下摘明珠。
黄公度 · 宋代 · 诗
才华早岁妙中州,惠爱长存瘴岭头。陈迹他年循吏传,遗文何日茂陵求。平生业履一经在,投老功名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