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shí bù tāng píng nèi jiǎn。
本草纲目 · 石部 · 汤瓶内硷。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jí jiě cǐ jiān tāng píng nèi chéng jié chéng shuǐ jiǎn,
集解 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
rú xì shā zhě yě。
如细砂者也。
fù fāng xiāo kě yǐn yǐn。
附方 消渴引饮。
以上为【本草纲目·石部·汤瓶内礆】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气味咸、寒、有小毒。主治小便不通。
释名寄屑、寓木、宛童、鸢。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膈气。
释名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气味(仁、根)甘、微寒、无毒。主治风湿身疼,日暮加剧。
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气味(根)苦、寒、有毒。主治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主治便毒诸疮。
已佚
气味酸咸、涩、寒、无毒。主治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苏轼 · 宋代 · 诗
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
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
陆游 · 宋代 · 诗
珠鞲玉指擘箜篌,谁记山南秉烛游。结绮诗成江令醉,橐泉梦断沈郎愁。天涯落日孤鸿没,镜里流年两鬓秋。
郑板桥 · 清代 · 诗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局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苏辙 · 宋代 · 诗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马钰 · 金代 · 词
山侗昔日,忒煞暮故。肯替儿孙死去。正受艰难,忽尔风仙救度。
丘逢甲 · 清代 · 诗
明儒盛讲学,天下皆讲席。几令名山间,有儒无道释。有人囊罗浮,梦里天海碧。
沈括 · 宋代 · 诗
空堂无人日长哦,风松助我涧云和。苍颜古木喜相似,爱子亦有淩云柯。欢然相对默终日,意得那须言强多。
汪东 · 清代 · 词
茧本销愁,茶烟破睡。一年好景都慵记。昨朝有客上陵回,始惊身在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