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gǔ bù lí dòu。
本草纲目 · 谷部 · 黎豆。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lí dòu hǔ dòu gǒu zhǎo dòu bā shēng dòu qì wèi gān wēi kǔ,
释名 狸豆、虎豆、狗爪豆、八升豆 气味 甘微苦,
wēn,
温,
yǒu xiǎo dú。
有小毒。
zhǔ zhì zhì pí wèi xū hán wèi wǎn tòng fēng hán ké sòu。
主治 治脾胃虚寒、胃脘痛、风寒咳嗽。
fù fāng lí dòu yě zhǔ,
附方 狸豆野主,
shān rén yì yǒu zhǒng zhī zhě,
山人亦有种之者,
sān yuè xià zhǒng shēng màn,
三月下种生蔓,
qí yè rú jiāng dòu yè,
其叶如豇豆叶,
dàn wén lǐ piān xié。
但文理偏斜。
liù qī yuè kāi huā chéng cù,
六、七月开花成簇,
zǐ sè,
紫色,
zhuàng rú biǎn dòu huā,
状如扁豆花,
yī zhī jié jiá shí yú,
一枝结荚十余,
zhǎng sān sì cùn,
长三、四寸,
dà rú mǔ zhǐ,
大如拇指,
yǒu bái róng máo,
有白茸毛,
lǎo zé hēi ér lù jīn,
老则黑而露筋,
wǎn rú gàn xióng zhǐ zhǎo zhī zhuàng,
宛如干熊指爪之状,
qí zi dà rú dāo dòu zi,
其子大如刀豆子,
dàn zǐ sè,
淡紫色,
yǒu bān diǎn rú lí wén,
有斑点如狸文,
zhǔ qù hēi zhī,
煮去黑汁,
tóng zhū jī ròu zài zhǔ shí,
同猪鸡肉再煮食,
wèi nǎi jiā。
味乃佳。
以上为【本草纲目·谷部·黎豆】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气味辛、热、有毒。主治大风疮裂。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
释名大蒜、茆蒜、荤菜。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气味(根)辛、温、有毒。
释名叫,钓子、火葱、菜芝、鸿荟。气味(薤白)辛、苦、温、滑、无毒。主治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
释名火酒、阿剌吉酒。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
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赤白痢。
释名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厂、桃柳藤、九真藤、赤葛、疮帚、红内消。气味(根)苦、涩、微温、无毒。主治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
释名飞驳鸟、喜鹊、干鹊。气味(雄鹊肉)甘、寒、无毒。主治石淋、消渴、四肢烦热、大小肠涩。
释名猕猴梨、藤梨、阳桃、木子。气味(实)酸、甘、寒、无毒。主治止渴,解烦热,下淋石,调中下气。
陆游 · 宋代 · 诗
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只饶篱菊同时出,尚占江梅一著先。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晏几道 · 宋代 · 词
斑骓路与阳台近,前度无题初借问。暖风鞭袖尽闲垂,微月帘栊曾暗认。梅花未足凭芳信,弦语岂堪传素恨。
翁卷 · 宋代 · 诗
吟楼影在湖波上,吟景长从望处生。叠石拟成幽嶂色,种松移得远滩声。多谙药品曾因病,却著荷衣欲避名。
屈大均 · 明代 · 诗
天留一本是纯黄,吐药偏宜十月霜。滋味总因秋后苦,分馨全以腊前香。怜生石上无肥土,恨种墙阴少太阳。
耶律楚材 · 元代 · 诗
鲰生诗僻慕诗仙,乱缀狂吟数百千。浅陋妄言嗤俊哲,清新绮语愧先贤。摧残吟鬓星星发,倾倒词源浑浑泉。
邓云霄 · 明代 · 诗
飞絮侵春早,投珠入夜明。金吾非有禁,鹤氅几人行。舞阁销兰焰,更楼咽漏声。
区大相 · 明代 · 诗
山中朝沐罢,地下忽修文。日黯炎洲树,江寒桂水云。风松吟旧馆,露草泣孤坟。
傅熊湘 · 清代 · 词
今古同流,鲛宫此日应千串。未宜儿女独伤心,此恨凭谁见。宣室当年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