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huǒ bù ài huǒ。
本草纲目 · 火部 · 艾火。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zhǔ zhì ài huǒ kě jiǔ zhì xǔ duō bìng。
主治 艾火可灸治许多病。
xiān diǎn hǎo má yóu dēng,
先点好麻油灯,
qǔ ài jīng yī tiáo,
取艾茎一条,
zhān yóu shāo rán,
沾油烧燃,
zài chuāng zhǒng shàng fāng xú xú zhào shè,
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
yǒu xiào。
有效。
rú zhì fēng shī tòng,
如治风湿痛,
zé qǔ ài yè jiā shǎo xǔ liú huáng,
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
yòng zhǐ bāo chéng niǎn zǐ,
用纸包成捻子,
zhān yóu diǎn rán,
沾油点燃,
zài huàn chù zhào shè。
在患处照射。
以上为【本草纲目·水部·艾火】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主簿虫、杜白、虿尾虫。气味甘、辛、平、有毒。主治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
释名皂角、鸡栖子、乌犀、悬刀。气味皂荚:辛、咸、温、有小毒。皂角子:辛、温、无毒。
释名诃子气味苦、温、无毒。主治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
气味橘实:甘、酸、温、无毒。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气味烘柿:甘、寒、涩、无毒。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
释名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小儿惊风。
释名白幕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等分咬细,每服四钱,加水二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温服。
释名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作为“黄”)。气味酸、温、有毒。
朱熹 · 宋代 · 诗
木落髻鬟拥,湖平妆镜空。荒亡馀旧事,惨澹只悲风。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
陈与义 · 宋代 · 诗
洪河岂不壮,馀润弥九里。海内所咏歌,在德不在水。德人经行地,可敬及蒲苇。
晁补之 · 宋代 · 诗
上閤井泉甘若醴,蓬山点茶竹阴底。庚伏恩容午课休,宫殿初凉朝雨洗。身闲出饮官不嗔,日长睡足长精神。
高启 · 明代 · 诗
楚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秋树江山人别后,夕阳楼阁雨晴时。
戴复古 · 宋代 · 诗
渔父笑,笑何人。古来豪杰尽成尘。江山秋复春。
杜耒 · 宋代 · 诗
一闲殊足乐,物物入吾诗。雨过苔逾碧,风来竹屡攲。日长思睡急,磨老出茶迟。
成鹫 · 明代 · 诗
老母发垂白,痴儿口尚黄。苍茫就岐路,感激问行藏。别绪通幽隐,贫交在久长。
刘崧 · 明代 · 诗
骨肉岂不亲,无食难为恩。抱子弃水中,哭声吐复吞。母饥骨髓枯,儿饥眼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