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欧阳文忠在滁州遊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文忠亲自弹奏此曲,欧阳文忠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文忠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文忠、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东坡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东坡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馀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这《醉翁操》便是乐曲中的名篇。
版本二:
清越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如此清澈圆润,是谁在弹奏?
声音响彻空旷的山谷,却无人回应,唯有醉翁在醉中懂得这自然的真谛。
月色明亮,风露清美,人尚未入眠。
有个人背着草编的筐经过山前,感叹道:这位贤者真是用心良苦啊!
醉翁长啸吟咏,声音与山间的流泉相和。
可醉翁离去之后,只剩下清晨的吟诵、夜晚的哀怨。
山有时会变得光秃,水有时会倒流回旋。
思念醉翁已无岁月可计,如今他已化作飞升的仙人。
但这种情怀依然留在人间,且听琴声之外那寥寥几声清音吧。
以上为【醉翁操】的翻译。
注释
醉翁操:《钦定词谱·卷二十二》:「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东坡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馀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遊,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製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後三十馀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此本琴曲,所以《苏词》不载,自辛稼轩编入词中,复遂沿为词调,在宋人中,亦祇有辛词一首可校。此词以『元』、『寒』、『删』、『先』四韵同用,辛词以『东』、『冬』、『江』三韵同用,犹遵古韵,填者审之。」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韵,后片七平韵,一仄韵。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俱未收本首,唯见《东坡后集·卷八》、朱彊邨《彊邨丛书》本《东坡乐府·卷二》。
琅琊:龙榆生笺引《欧阳文忠集·卷三十九·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东坡诗集》作「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焉」,义胜。
《醉翁引》:龙榆生笺引《欧阳文忠集·卷十五·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其辞曰:『以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于翁前兮醉一作「而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虽粗合韵度」:《东坡诗集》作「虽粗合均度」。
「琅然,清圜」:龙榆生笺:「琅然,玉声。《楚辞·九歌》:『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杜少陵《舟中》诗:『今朝云影荡,昨夜月清圆。』」娟娟:龙榆生笺:「杜少陵《狂夫》诗:『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荷蒉(kuì):龙榆生笺引《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kēng)硁(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童巅:龙榆生笺:「《释名》:『山无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
飞仙:龙榆生笺引《海内十洲记·蓬丘》:「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1. 醉翁操:词牌名,原为琴曲名,本为描写欧阳修醉后吟咏之态,苏轼依声填词。
2. 琅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3. 清圜(yuán):声音清亮圆润。圜,通“圆”。
4. 响空山:回响于空旷的山间,化用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之意境。
5. 惟翁醉中知其天:只有醉翁在醉酒之中才能体悟自然的真意。“天”指自然之道。
6. 娟娟:美好的样子,形容月色风露之美。
7. 荷蒉(kuì)过山前:语出《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荷,背负;蒉,草编的筐。此处借指隐士或知音。
8. 曰有心也哉此贤:感叹这位贤人确实用心良苦。“有心”指有意为之,含有敬佩之意。
9. 山有时而童巅:山有时会变成秃顶。“童巅”指山顶无草木,象征自然的变迁。
10. 徽外三两弦:徽,琴面指示音位的标志,代指琴。“徽外”指琴音之外的余韵,喻言外之意。
以上为【醉翁操】的注释。
评析
《醉翁操·琅然》,沈遵创作,东坡为之填词。此作是元豐五年应庐山道人崔闲之请。作于黄州,是倚声填词的佳作,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
《醉翁操》是苏轼为追念欧阳修而作的一首词。全词以“琴声”起兴,借山水之音寄托对恩师欧阳修的深切怀念。词中“醉翁”即指欧阳修,其号“醉翁”,曾作《醉翁亭记》,文中所体现的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精神深深影响了苏轼。此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丽,意境高远,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抒发了人生无常、哲思永恒的感慨。通过“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的自然变迁,反衬出精神传承的不朽。结尾“试听徽外三两弦”,含蓄深远,余音绕梁,体现出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与深沉的人文情怀。
以上为【醉翁操】的评析。
赏析
《醉翁操》是一首典型的咏怀词,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开篇以“琅然,清圜”摹写琴声,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随即设问“谁弹?”,引出主题。紧接着将琴声与“空山”结合,突出其孤高清绝,唯有“醉翁”能解,点明欧阳修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月明风露、人未眠的描写,进一步渲染静谧而深情的氛围。
“荷蒉过山前”一句巧妙用典,借《论语》中荷蒉者闻磬而叹的典故,暗喻欧阳修之行为自有知音理解,也暗示作者自己正是那个懂得“有心”的后继者。
下片转入追思,“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怅惘。接着以“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的自然变化,比喻世事无常,而“思翁无岁年”则强调思念之久远,情感厚重。
结尾“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收束含蓄,意味无穷。所谓“此意”,即欧阳修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虽人已仙逝,其精神仍在人间流传。琴声之外的“三两弦”,既是实写余音袅袅,更是虚写精神的延续,体现了苏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追求。整首词音韵和谐,意境空灵,既有对先贤的缅怀,也有哲理的升华,堪称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醉翁操】的赏析。
辑评
黄山谷《山谷题跋·卷二·跋子瞻〈醉翁操〉》: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三十五》引曾南豐《跋〈醉翁操〉》:余与子瞻皆欧阳公门下士也,公作《醉翁引》,既获见之矣。公没後,子瞻复按谱成《醉翁操》,不徒调与琴协,即公之流风馀韵,亦于此可想焉。後人展此,庶尚见公与子瞻相契者深也。
陈慧山《古今小品·卷七》:王纳谏云:「此等题,清远为上,意解次之。」
翁覃溪《石洲诗话·卷二》:文公《琴操》,前人以人七言古,盖《琴操》,琴声也。至苏文忠《醉翁操》,则非特琴声,乃水声矣。故不近诗而近词。
刘蒲菴《七颂堂词绎》:蘖括体不可作也,不独《醉翁》如嚼蜡,即子瞻改琴诗,「琵琶」字不见,毕竟是全首说梦。
许蒿庐《词综偶评》:东坡自评其文同:「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唯词亦然。
陈亦峰《词则·别调集》中评价本词:「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东坡《醉翁操》,声情并茂,宛然有‘响振林木,惊动涧谷’之致。”
2. 清·沈雄《古今词话》:“《醉翁操》本琴曲,苏子瞻倚声制词,不惟音节谐婉,且寓意深远,可谓得骚雅之遗。”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东坡《醉翁操》,一片神行,非复尘世所有。结句‘试听徽外三两弦’,悠然不尽,使人神往。”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然其称苏轼词“旷达中有沉郁”,正可为此词注脚。
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词提要》:“其《醉翁操》诸阕,托兴高远,逸怀浩气,有飘飘出尘之想。”
以上为【醉翁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