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路旁头发花白的老者定会擦拭泪水,正如同当年我青春年少、黑发新绿之时。故土依旧,高大的乔木仍然耸立;典章风范重现,又见德高望重的老成之人。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欧阳主簿:指欧阳某人,时任主簿(州县属官),其名不详。
2. 赴官韦城:前往韦城担任官职。韦城,古县名,唐代属相州,宋代属澶州,今河南滑县一带。
3. 道傍垂白定沾巾:道旁白发老人必会落泪。垂白,头发花白,指年迈之人;沾巾,流泪沾湿手巾,形容悲伤。
4. 正似当年绿发新:就像当年我年轻时黑发初生、意气风发的样子。绿发,乌黑亮泽的头发,代指青年。
5. 故国依然乔木在:故土依旧,高大的树木犹存。乔木,高大树木,常象征故国或世家风范。
6. 典刑复见老成人:典章法度、旧日风范又见于老成持重之人。典刑,通“典型”,指旧法、典范;老成人,德高望重、稳重有识之士。
7. 苏轼作此诗时约在元祐年间,欧阳主簿可能是其友人或同僚。
8. “绿发新”与“垂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岁月流转、人事更迭。
9. “乔木在”暗喻文化传统或家族门第未衰。
10. “老成人”既可指欧阳主簿,亦可能泛指坚守儒家风范的士大夫。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欧阳主簿赴任韦城所作组诗中的一首,情感深沉,寄寓了对友人仕途的期许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垂白”与“绿发”的对比,凸显时光流逝之感;而“乔木”“老成人”则象征故国风骨与士人传统之延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送别诗中常见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为组诗之一,然独立成章,情韵悠长。首句以“道傍垂白”起兴,设想百姓送别欧阳主簿时的动情场面,既显其德政感人,又暗含离愁。次句陡转回忆,“绿发新”三字充满青春气息,与“垂白”对照,抒发人生易老之叹。后两句转入议论与赞颂,“乔木在”以物喻人,言其根基深厚;“老成人”则直指品格,称其堪为楷模。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趋于沉郁老成的艺术风格。同时,诗中透露出对士人责任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具有典型的时代精神。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简而意长,送人而不作俗语,足见苏公胸次。”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三四写得厚重,有史笔遗意。‘乔木’‘老成人’并用《诗》《礼》语,非徒藻饰。”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送行之作,不落悲酸,而寄慨遥深,此东坡所以过人也。”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诗往往于应酬中见性情,于寻常题旨中出新意,此篇即以时间对照与人格象征取胜。”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