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天生的野性与游鱼飞鸟最为亲近,
深知自己本非尘俗世间之人。
生就了一副如同栖居雪壑冰崖的孤高面容,
惯常打扮也是烟雨中蓑衣笠帽的渔樵身份。
杨柳逢春,那青眼般的嫩芽如故友般依旧;
山林之中,我这老去之人却新添了白发。
不必有太多感慨令您(或我)清瘦,
且让我在斜阳中独自伫立,慵懒地伸个懒腰。
以上为【春日杂兴】的翻译。
注释
野性:不受拘束、热爱自然的天性。
雪壑冰崖:积雪的沟壑、结冰的山崖。比喻性情孤高冷峻,不与世俗同流。
烟蓑雨笠:烟雨中的蓑衣和斗笠。渔夫、樵夫的装束,代指隐逸生活。
青眼:古有“青白眼”之说,青眼表示喜爱、看重。此处语带双关,既指柳树初生的嫩芽形如人眼,又寓含自然对诗人的一如既往的青睐。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一种慵懒、闲适而不拘礼法的姿态。
以上为【春日杂兴】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宋代诗人方岳抒写其隐逸情怀与疏放个性的代表作。诗中,诗人以“野性”自许,通过与鱼鸟的亲昵、与世间的疏离,以及“雪壑冰崖”般的风骨,塑造了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尾联在“杨柳依旧”与“自我白头”的对照中略生感慨,却旋即以“独立欠伸”的慵懒姿态将其消解,展现了宋人理性达观、追求内在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春日杂兴】的评析。
赏析
首联“野性最于鱼鸟亲,自知不是世间人”开宗明义,直言自己与自然为伍的天性,并以决绝的口吻“不是世间人”与俗世划清界限,奠定了全诗超脱的基调。颔联“生成雪壑冰崖面,收得烟蓑雨笠身”是自我精神肖像的刻画,上句写内在风骨,冷峻孤高;下句写外在行藏,逍遥散淡,内外合一,一个完整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颈联“杨柳春来青眼旧,山林老去白头新”是全诗情感的微妙转折,运用精巧的对比:杨柳岁岁逢春,青眼如故,是永恒的自然;而山林中的诗人却在时光中老去,白发日增,是短暂的人生。这一“旧”一“新”,于恬淡中透出一丝生命流逝的淡淡惆怅。然而,尾联笔锋一转,“毋多感慨令君瘦,独立斜阳一欠伸”,诗人以自省自劝的口吻,制止了这无益的感伤,并以一个在斜阳中慵懒“欠伸”的剪影作结。这个极具个性化的动作,将前文所有的孤高、闲逸乃至瞬间的感慨,都化为一种不萦于怀的洒脱与闲适,意境高远,余味无穷。
以上为【春日杂兴】的赏析。
辑评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秋崖集〉提要》:
“岳诗主清新,工于镂琢,故刻意之作为多。然如《春日杂兴》‘生成雪壑冰崖面,收得烟蓑雨笠身’等句,亦未尝不自然清逸。”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
“秋崖(方岳号)‘生成雪壑’一联,自写其身分,甚佳。结句‘独立斜阳一欠伸’,尤有神致。”
现代学者莫砺锋在《宋代文艺思想史》中论及宋人精神:
“方岳《春日杂兴》中‘自知不是世间人’的宣言与‘独立斜阳一欠伸’的姿态,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人在仕途之外,于山林间寻求个体精神独立与心灵安顿的生命情调。”
以上为【春日杂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