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年年都辜负了红梅传递的春讯,江边的梅花一株株含苞待放,仿佛又要开放。
感谢多情重义的关景仁县令,竟连根带土将红梅送来,宛如把整个春天都一并送到了我的身边。
以上为【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谢:答谢,酬谢。
2. 关景仁:即关景仁,北宋官员,与苏轼有交谊,曾任县令。
3. 红梅栽:指红梅树苗或已栽种的红梅植株。
4. 年年芳信:每年春天的讯息。芳信,指花开带来的春意。
5. 负:辜负,错过。
6. 垂垂:形容植物即将开放或低垂的样子。
7. 珍重:郑重地珍惜、感激。
8. 多情:感情丰富,重情义。
9. 关令尹:指关景仁,因其任县令,故称“令尹”。春秋时楚国官名,后世用以尊称地方长官。
10. 根拨:连根带土挖出,指整株移栽。
以上为【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宋代所作,是其寄赠友人关景仁的酬答之作。诗人借红梅报春之象,抒发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生机的感怀。前两句以“芳信负”起笔,流露出对时光流转、春意迟来的淡淡怅惘;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直和根拨送春来”的生动描写,将实物馈赠升华为情感与希望的传递,凸显了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寓情于物,体现了苏轼诗歌中常见的旷达与温情交融的特质。
以上为【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虽短小,却意蕴丰富。首句“年年芳信负红梅”以拟人手法写春讯之迟,也暗含诗人自身漂泊或仕途不顺、未能及时赏梅的遗憾。“江畔垂垂又欲开”则转向眼前实景,描绘江边红梅含苞待放之态,“垂垂”二字既写出花枝低垂之形,又传达出一种静待绽放的生命张力。后两句由景入情,点明题中“谢”字——关景仁不仅寄梅,而且“直和根拨送”,这份厚意远超寻常馈赠,使诗人感到春天被完整地带到了身边。这种将物与情、自然与人心融为一体的手法,正是苏轼诗中常见的情感升华方式。全诗语调温婉,情感真挚,在平淡中见深情,展现了苏轼在人际交往中的细腻与豁达。
以上为【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收录此诗,编者按:“此诗作于元丰年间,时苏轼谪居黄州,关景仁寄梅以慰,轼因赋二首以谢。”
2. 清代纪昀评苏轼此组诗云:“语浅情深,得风人之致。‘直和根拨送春来’七字,化工之笔。”(见《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东坡酬赠之作,每能化俗为雅。此诗以送梅而及‘送春’,思致新颖,非俗手所能到。”
4. 孔凡礼《苏轼年谱》载:元丰六年(1083)春,关景仁自杭州遣人送红梅至黄州,苏轼作此二首以谢,其二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可与此诗参读。
以上为【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