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去年我送你去解梁担任太守,今年又送你去历阳任职。年年都在送人出任地方长官,而我却只能坐在这里,任尘土般的烦闷堆积在胸中。你们吕家连续出了三位将相,富贵尚未到顶,如今正要继续兴盛。家中子弟如凤凰之雏、良马之驹,天生不凡,风骨气度常常遗传给后辈。我看你气宇轩昂、卓尔不群,本当佩戴宝剑进入朝廷,侍奉君王。为何却屡次被派往偏远小郡奔走劳碌,战马还未停歇,船帆又要扬起?我本性向往江湖江海,却仍忍辱留在仕途,犹豫彷徨未能归隐。无话可赠,唯有深深叹息,那美好的河水浩荡流淌,空自奔涌向前。
以上为【送吕希道知和州】的翻译。
注释
1. 吕希道:北宋官员,吕公著之子,苏轼友人。
2. 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宋代属淮南西路。
3. 解梁:古地名,唐代有解县,此处或泛指山西一带,实指吕希道前任职地。
4. 历阳:即和州治所,故称“守历阳”,即出任和州知州。
5. 太守:汉代郡守称太守,宋时已无此官名,此处用古称代指知州。
6. 尘土堆胸肠:比喻长期郁积的烦闷与不得志之情。
7. 联翩三将相:指吕氏家族中多人位居宰辅或高官,如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等皆位至宰执。
8. 凤雏骥子:比喻杰出的年轻后辈。凤雏指小凤凰,骥子指良马之驹。
9. 崛郁负奇表:形容外貌不凡,气度超群。崛郁,高耸雄伟的样子;奇表,非凡的仪表。
10. 明光:指明光宫,汉代宫殿,此处借指朝廷。
以上为【送吕希道知和州】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友人吕希道出任和州知州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仕途腾达的祝贺,也流露出自己仕途困顿、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吕氏家族的显赫与自身沉沦下僚的境遇,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与无奈。同时,诗人以“美哉河水空洋洋”作结,寓情于景,既赞自然之美,又暗喻时光流逝、人生无常,情感深沉悠远。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政治压抑下仍不失豁达胸怀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送吕希道知和州】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开篇以“去年”“今年”两个时间点切入,突出“年年送人”的重复感,反衬出诗人自身“坐受尘土”的被动与无奈,形成强烈对比。接着转写吕氏家族的显赫背景,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暗含对自己出身平凡、仕途坎坷的自伤。诗人称吕希道“观君崛郁负奇表”,认为其才德足以“趋明光”,却“胡为小郡屡奔走”,语含惋惜,实则寄托了对人才任用不公的批评。后四句转入自我抒怀,“我生本是便江海”一句,道出归隐之志,“忍耻未去犹彷徨”则揭示现实羁绊与内心挣扎。结尾以“无言赠君有长叹”收束离情,复以“美哉河水空洋洋”作景语结情语,意境开阔,余音袅袅,将个人感慨融入天地大美之中,体现出苏轼特有的旷达与深沉并存的诗风。
以上为【送吕希道知和州】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作于元祐年间,时苏轼在朝任翰林学士,然已感党争之险,诗中‘忍耻未去’云云,可见其内心矛盾。”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语虽平直,而感慨深至。‘年年送人作太守’二句,似不经意,实最沉痛。”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七古,纵横跌宕,此诗独以沉郁胜。‘美哉河水空洋洋’,悠然言外,有不尽之意。”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诗中既有对世家子弟仕途顺遂的称羡,也有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在仕隐之间的复杂心态。”
以上为【送吕希道知和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