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明知钱财不会听唤而来,忍耐清贫闭门亦是良策。
蜷身烤火才勉强伸直,枯瘦面容举杯暂显红润。
食案纵横堆着苜蓿粗食,粗布衣服颠倒绣着天吴神兽。
谁知我豪气未减分毫,落笔仍能写出《两都赋》般的雄文。
以上为【岁暮贫甚戏书】的翻译。
注释
阿堵:晋代方言“这个”,指钱。《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口不言钱,称“举却阿堵物”。
曲身得火:化用唐代俚语“曲身得火,举手得烟”,喻贫寒中微小慰藉。
槁面暂朱:枯槁面容因饮酒暂时红润,杜甫诗“樽前觉暂朱”。
苜蓿:牧草,唐代薛令之诗“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喻清贫学官生活。
天吴:水神,《山海经》载其“八首八面”,唐代官服绣纹,此处指破衣绣纹颠倒。
赋两都:汉代班固作《两都赋》,此处自喻文学抱负未衰。
以上为【岁暮贫甚戏书】的注释。
评析
思想价值:
突破传统贫士诗的悲苦套路,以自嘲展现精神超越,与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脉相承。
“赋两都”的收束将个人贫困升华为文化担当,体现宋代士人“以学养志”的特质。
艺术特色:
对仗工巧而意象鲜活:“曲身”对“槁面”,“苜蓿”对“天吴”,贫寒物象被赋予审美张力。
双线结构:明写物质匮乏(火、酒、食、衣),暗写精神富足(闭户、持杯、赋文)。
以上为【岁暮贫甚戏书】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以苦中作乐之笔写士人傲骨:
首联定调:承认贫困现实(“阿堵不受呼”),却以“忍贫闭户”反向自慰,暗含对趋利世风的批判。
颔联白描写实:“曲身得火”与“槁面持杯”捕捉贫寒细节,微直、暂朱的短暂性暗示困顿的长期性。
颈联用典自嘲:“苜蓿堆盘”用薛令之典,“褐衣颠倒”暗指衣破如杜甫“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自嘲中见辛酸。
尾联陡然振起:以“未减粗豪”呼应少年豪情,“赋两都”自比班固,彰显文学自信与士人尊严。
全诗紧扣“戏书”主题,表面幽默轻松,内里坚毅不屈,堪称陆游“贫贱不能移”的人格诗化。
以上为【岁暮贫甚戏书】的赏析。
辑评
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放翁贫诗多矣,此篇独以戏笔出之,『曲身』『槁面』句令人笑后复叹。”
近代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
“‘褐衣颠倒著天吴’化杜诗而更峭,见放翁虽贫犹存礼法之思。”
当代学者莫砺锋《陆游的诗歌世界》:
“此诗展现陆游晚期诗的典型风格——对外在困顿的幽默审视与内在豪情的坚决守护。”
此诗作于嘉定元年(1208年)冬,陆游时年84岁,居山阴老家。其时南宋国力衰微,诗人长期贫困,却仍心系北伐,同年作《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之句。诗中“赋两都”不仅指文学创作,亦暗含对恢复中原的都城规划之思,是其“穷且益坚”的终极写照。
以上为【岁暮贫甚戏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